“猜謎奪寶、解析姓名、星運占卜”等“互動游戲”,5000元的大獎著實誘人,看似簡單的題目或游戲,誘導觀(聽)眾撥打收費熱線電話,但幾乎沒有人接通過……近日,本報新聞熱線不斷接到讀者報料稱,在一些電臺、電視臺,“猜謎語”等互動類游戲節目,設置高額獎項吸引觀眾參與,卻永遠也不會中獎,而觀眾卻在不知不覺的等待時間中,就被扣除了大量話費;兩天來,記者在實地調查中發現,那些拿取大獎的都是他們“自己人”。 [讀者投訴]永遠拿不到的大獎 “這些所謂猜謎語的節目,就是在套話費。”昨天(2日),鄭州市民毛先生說,主持人說的謎語都很簡單,讓聽眾打電話參與(每分鐘3元),當你拿起手機按主持人說的電話號碼撥打時,電話里盡是些激情澎湃的中獎語言,并告訴你讓你等候,導播會很快選中你的電話…… “有些電話,我還專門做了記錄。”11月11日上午的謎語是“什么東西買回去時像桌子,用的時候先摸摸它的頭,再踩踩它的腳”。主持人又提示說,這種東西是上世紀80年代人們結婚時的一大件,答案很簡單,是縫紉機;可毛先生等了將近20分鐘硬是沒被選中,主持人接的電話都是不著邊際的答案:汽車、自行車、摩托……時間一直在流逝,主持人提醒打通的電話千萬不要掛斷,一直到中午12點節目結束時主持人接最后一個電話,電話里一女生說“是不是縫紉機呀”。主持人立即將5000元送給了“聽眾”。 “你知道答案,導播也不會選你的電話。”鄭州市民李先生說,“導播選中的號碼都是'托',哪有用簡單的謎語就讓你拿走5000元的好事呀,他們用這種方式是賺取你的話費。” “節目都結束了,電話里還在提示讓往下操作呢。”大河網友“龍耒”說,他們單位一同事,參加這種節目,每次話費不下30元,剛開始總埋怨自己運氣不好,最近,突然發現節目都已經結束了,那邊電話還在提示其往下操作呢。 昨天,記者隨機對曾經參與過此類節目的20多位市民調查中發現,沒有一人中過大獎,就連其身邊的中大獎的事情都沒有聽說過。 [親歷]節目結束也沒打進電話 前晚,某電臺一直在播放謎語:三兄弟,一個短,兩個長,一年換一身新衣裳(謎底為對聯),主持人還一再提示說,這樣的東西只有在中國這個傳統的國家,每年過年的時候才會出現……隨后,記者按照主持人的提示撥打過去,首先便是有關通信資費的收取標準,隨后便是一段節目的介紹,時間很長,足有1分鐘(2元多沒了),一會兒則提示按1鍵等待篩選,等了一會,電話那頭的智能語音很夸張地說:“哇,你好厲害哦!已經進入電腦候選了,請不要掛機,請繼續等待最終沖關!”(又2元多沒了),等了一會,電話那頭很悲觀地告訴你:“很不幸,你沒能被選上,不過偷偷告訴你,直接按1鍵,能直接沖最終關頭!”(又2元多沒了) “鐘表!”“喜字!”……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每隔三五分鐘,都會有一位參與者將電話“打進”直播間,但所給出的答案卻是離題甚遠,有的甚至是無來由的答案;而電臺中,一個女主持人則在一遍遍地忽悠著:獎金還在漲,現在獎金已經漲到了5000元,連撥打電話的費用都可以免掉…… 于是,記者再次一遍遍地按1鍵,直到按了20多個1,還是讓耐心地等待,而主持人也在不停地寬慰著:打不進來不要緊,只要不掛斷電話,就有機會贏得大獎,“是對聯吧!”“5000元大獎送給你了!”直到節目結束前,最后一位“聽眾”給出正確答案,這檔節目也結束了,當記者睡眼惺忪地放下自己的手機時,時間已經過去了20多分鐘;后來,按照主持人留下的客服電話9510××××,記者撥打過去,發現這個客服電話也是聲訊臺,就連114查號臺都沒有登記。 昨天上午,記者通過河南移動網站查詢到,撥打12590×××××××除了收取的有正常的通話費外,還有每分鐘2元的信息費。 [揭秘]獎金從不流入外人田 “這樣的節目都是發包出去的。”某電臺一知情人說,午夜時段,很多電臺的廣告相對較少,就將整個時段以打包的方式出售出去,價格一般很低廉,一個小時的廣告費不過幾千元錢。一些SP(內容服務提供商)見有利可圖便會主動找上門。 “那些主持人都不會是臺里的人,名字也是編的。”這位知情人說,這些節目內容只有個別是直播,大多都是錄播,如果是直播,還要額外支付“主持人”的報酬,但是現場感會很真實,其實,SP早已將完整的節目稿列出了,“主持人”實際上就是按照其提示操作即可。 “要是都讓你們答對了,拿走大獎,我們還不賠死呀。”這位知情人說,這樣的節目都有“潛規則”:一定是在節目結束前最后一分鐘才接通最后一個正確答案的電話;在半點過后,增加接通的次數,減少提示的時間,并且99%答錯,等獎金累計到合適的位置就會安排答對;主持人也會時刻關注用戶撥打電話的情況,如果撥打的次數一直在增長請暫緩回撥電話,盡量拖延時間,讓更多的用戶繼續撥打;如果用戶撥打情況停止,主持人則會提示導播開始回撥電話。 “外人根本不可能拿走大獎的。”這位知情人說,那些給出錯誤答案的“聽眾”其實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話托兒”,就連導播回撥的電話也是事先就已經安排好的,這意味著最后一個答對的人也永遠是“自己人”,高額獎金根本不會“肥水流入外人田”。 “一般一檔節目,都會有將近2000個熱線打進來。”這位知情人說,很多聽眾的話費都是在等待中被SP扣的。據透露,國內個別電臺、電視互動游戲公司,一天利潤在20萬元左右,年利潤有數千萬。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不直接受理投訴 “只要提示的有資費標準,沒有什么可投訴的。”昨天上午,記者以普通用戶的身份撥通了河南省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的電話,一工作人員說,只要在參與節目前,提示的有通信資費標準,而且又是自愿撥打的,就沒有什么可以投訴的。 當記者稱懷疑其中的通信資費有貓膩時,這名工作人員說,要是反映資費的問題,可以直接撥打10086,與移動等通信公司聯系;如果移動公司沒處理,或者你對處理結果不滿意,可以到河南省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進行申訴。 他說,至于節目的問題,則屬于廣電部門管理的事情。 [國家廣電總局]建議不要參與這樣的節目 “這樣的節目都是騙人的,有明顯的商業欺詐跡象,主要是套取參與者的話費。”昨天下午,國家廣電總局收聽收看中心投訴組一工作人員說,這樣的競猜節目不僅電臺有,電視臺也有,“建議聽眾或觀眾,不要參與這樣的節目。” 她說,對于一些電臺、電視臺這樣的行為,國家廣電總局也曾經進行過管理,并內部下發有關文件,明令禁止這樣的行為,但有些地方就是鉆空子,更主要的是一些通信公司、節目制作單位聯合鉆空子,也給監督管理部門處理這樣的節目帶來很多不便,“這樣的事情,就是反復出現反復抓,處理起來,有時候也很復雜。” 隨后,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2005年,國家廣電總局就曾經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話和手機短信參與的有獎競猜類廣播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該通知強調,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開設電話和手機短信參與的有獎競猜類節目,不得以高額獎品和獎金迎合或誘發聽眾、觀眾的投機、博彩心理。 “如果發現有類似現象,可以直接向國家廣電總局投訴。”該工作人員建議,聽眾、觀眾可以記錄下來電臺、電視臺名稱,頻道、欄目名稱,播出時段,播出的主要內容,以信件的形式直接寄送國家廣電總局收聽收看中心投訴組。 “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河南中涵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學政說,市民要增強甄別能力和防范意識。如數額較大,有可能觸犯了《刑法》構成詐騙;受騙群眾可以報案,追究相關人員或單位的刑事責任。(來源:大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