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促進大發展 開放迎來新跨越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08-12-15 17:32:56

——改革開放3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

  德欽縣云嶺鄉農民投工投勞興修通組公路。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全州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石顯堯 攝)

  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程,30個年頭,改革開放春潮滾滾。

  這是一片蓬勃發展的熱土,30年的大機遇帶動大變革,30年的大挑戰迎來大跨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巨浪拍空,蕩滌著“茶馬古道”上厚厚的沙塵。寂寞荒蕪的古道,逐步萌生出蔥郁的生機。

  30年春雨秋風,30年寒往暑來,迪慶各族兒女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的改革開放之花,正在不斷結出累累碩果。

  改革催生滿園春

  德欽縣奔子欄村的格茸一家人在1978年生產隊分紅時,不但沒有一分錢進賬,扣除全家10口人的基本口糧折算后,反倒欠下生產隊360元錢,成為村里“倒掛”第一的農戶。當時的300多元錢對于一家農戶來說,是一筆巨款,曾壓得格茸喘不過氣、抬不起頭。

  1985年縣里表彰勤勞致富“萬元戶”,格茸上了頭榜。如今,格茸成了遠近有名的能人,他發揮自家幾代人擅長制作藏式折桌、糌粑盒等民族傳統工藝品的特長,把民族文化向產業推進,奠定了殷實的家底,成了本鎮的第一人家,還帶動了一批人致富。

  格茸家的變化生動折射出迪慶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

  2007年,我州地區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跨越40億元臺階,人均GDP超過1萬元人民幣,農民人均純收入接近2000元。翻開統計局的檔案,30年前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還在5000萬元的門檻上徘徊,人均GDP只有192元。

  30年前的迪慶,幾乎成為落后與貧困的代名詞,每每提及家鄉,很多走出去的迪慶人都感到十分泄氣,似乎比別人矮了半截。

  迪慶有理由為自己的貧困辯護,建州20多年了,國家投入的建設資金只有1953萬元,直到1973年10月,迪慶才從麗江地區行署正式分離出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迪慶除了執行國家生產計劃,廉價外銷原木外,基本沒有現代工業和成熟的民族工業。

  基礎差、底子薄、投入少……面對發展的困境,30年來,迪慶始終咬定發展不放松,通過不斷改革促進發展,使迪慶的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

  從1979年到1983年,根據中央精神,迪慶連續出臺了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斷擴大農民的自主經營權,鼓勵農民勞動致富。

  砸了大鍋飯,磨盤不推自己轉,農民煥發的生產熱情空前高漲,在沿江河谷糧食主產區涌現出了車軸村夏學功等售糧上萬斤的大戶,而在人民公社掙公分的年代,他家一年到頭起早貪黑還吃不飽,穿不暖。

  從包交提留上繳公余糧到稅負零負擔,再到種糧拿補助,30年來,迪慶農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虎跳峽鎮金星村施跨底村民小組是一個傈僳族聚居的小村莊,包產到戶以來,許多農戶已經逐步擺脫了吃糧靠回銷,花錢靠救濟的貧困局面,怎樣讓群眾盡快走上致富路,成為村干部心里的一個疙瘩。“一定要把農村的生產要素重新整合起來,充分調動集體力量來抵御市場風險”。下定決心后,一場改變村莊面貌的行動開展起來了,全村人投工投勞把一條長4公里多,寬近6米的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全村人均種植核桃接近200棵……“再過幾年,我們村還有更大的變化。”村民們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從包產到戶到專業生產合作社,從單干到農村新型集體經濟,迪慶農村改革發展的道路還在不斷向前延伸。

  在改革中,迪慶的很多企業也得到了蛻變。

  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非公經濟如雨后春筍茁壯成長,面對市場,很多國企陷入困境。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迪慶的國企改革就一直在逆境中前行,80年代的利改稅,擴大企業自主經營權限,到90年代的企業改制,建立健全公司法人管理結構,形成政府、企業責權利分明的格局,迪慶的國企經歷了鳳凰涅槃的浴火重生,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開放提速 風光無限

  歷史上的迪慶,似乎還與“封閉”有一定的距離,“茶馬古道”縱貫迪慶,維系著與外界的交往。由于歷史等原因,迪慶一步步走向保守,走進封閉。開放的大路被阻斷,交流的大門被關死。

  1992年前在虎跳峽鎮派出所工作的民警,當時除了維持一方社會治安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要不斷勸阻前來旅游的外國游客。那時候,金沙江的對岸,矗立著不少的警示牌:外國人嚴禁進入。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開放的暖風才開始在迪慶高原輕輕吹拂。這時,迪慶人痛苦地發現,內地的開放已經走在了前頭,山那邊的海,早已不容爭辯地“近水樓臺先得月”。

  既不靠海,也不沿邊,迪慶的開放之路從何而行?迪慶人并沒有在重巒疊嶂前躊躇不定,而是認真地尋找險道雄關中的突破口,在開放的征程上奮起直追。

  迪慶的對外開放,最初以旅游接待拉開了序幕。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多種多樣的文化元素,保護完好的生態植被,成為吸引國內外朋友的一道靚麗風景。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出現在了虎跳峽邊、獨克宗古城里。

  開放、開發、合作、發展,是當今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主題,在經濟全球化步伐進一步加快的形勢下,要想發展,惟有開放而別無選擇。當中國時代的列車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的時候,迪慶歷屆州委、州政府都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迪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外開放程度低。從1992年開始,加大開放一直成為了迪慶的發展戰略。

  迪慶開放需要帶來的不僅是人流,還有技術、資金、管理……

  第一個合資企業德園木制品廠落戶迪慶,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梅里公司搶灘迪慶,開發優勢生物資源,迪慶山珍漂洋過海登陸日本,深藏于大山中的人們打開山門,開始融入到世界,與五湖四海的外商打起了交道。懂一門外語成為一種風尚,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成為了在官方文本中屢屢被提及的高頻詞,迪慶以前所未有的開放氣度敞開胸襟引來了四海客商,一個個發展指標被刷新,一個個宏大的目標被確立,站在繼往開來新的起點,迪慶人充滿著創業的激情與自信。

  開放創造了迪慶的奇跡:1992年前,到迪慶的游客還不到現在黃金周一天接待的游客數。而到今年,接待的游客數量就超過340萬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0多萬人次。如今,外國人到迪慶,再也沒有圍觀的人群。1992年前,迪慶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本地通”,而目前,已有國內10多個省區的投資者前來迪慶投資置業,涉及迪慶國民經濟的幾乎所有行業,而且大多投向我州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旅游文化、生物、水電、礦產等行業和領域,在14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中,不乏有ALILA集團、新加坡阿曼酒店集團、悅榕集團和中信資本等國際知名公司,懷揣夢想,置業迪慶。

  借雞生蛋,促進了迪慶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借車趕路,促進了迪慶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逐步升級;借船出海,促進了迪慶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和技術進步。

  創新推動 增添活力

  開放以來的10多年間,迪慶人發現了保證可持續發展的無形資源——創新。正是依靠開拓進取,不斷擴大的開放讓迪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少走了彎路,贏得了時間,大大提速了發展的步伐。

  1998年,開放不久的迪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天然林禁伐,財政收入從近7000萬元陡然下降到4000多萬元,德欽縣的財政收入更由1000多萬元“高臺跳水”到不足百萬元,“木頭財政”幾近崩盤。

  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打破發展堅冰?富集的旅游文化、生物、水電、礦產等資源優勢如何轉化為經濟優勢?迪慶今后的道路該如何走?一場深刻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再度在迪慶引發。

  經過思考,州委、州政府進一步深化了州情認識:迪慶“最長的手指頭”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最短的木桶板子”是缺乏運用資源的思維、手段和能力。

  州委、州政府在反復論證比較后提出,要著力培育旅游、生物、水電、礦產四大支柱產業。因為迪慶已經開始搭建擴大開放的新平臺——香格里拉品牌。

  而香格里拉的尋訪與策劃,正是創新結出的一個智慧碩果。

  香格里拉品牌落戶迪慶,成為引領迪慶旅游業的發展以及全州經濟社會的發展的新引擎,在香格里拉品牌落戶迪慶的10多年間,迪慶的發展真正駛入了快車道。從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間,我州建設了香格里拉機場等一大批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的重大項目,期間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16233萬元,公路密度由“八五”期間的8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29.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實現迪慶境內高等級公路零的突破,全州所有鄉鎮實現了傳輸光纜化、電話交換程控化,迪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十五”期間,更是迪慶歷史上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改革開放成效最明顯、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最全面的時期,“十五”期間,人均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2774元增加到7727元,旅游、生物、水電、礦產四大支柱產業齊頭并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州三次產業的比例由“九五”末的35:21:44調整為“十五”末的19:38:43。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第三產業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

  莫道雄關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十五”以來我州經濟總量連續跨過了10億、20億、30億、40億四個臺階,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20%以上,在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的排位由第8位上升到了第4位,人均生產總值由第6位上升至第3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1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3位。無論橫縱向比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迪慶實現了從加快發展到跨越發展,從基本穩定走向長治久安的偉大轉變,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和穩定時期。

  面對新機遇,新任務,州委六屆五次會議提出,把迪慶建成全國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的宏偉目標,推進迪慶又好又快發展和保持長期穩定,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和穩定兩件大事,走“生態立州、文化興州、文化興州、和諧安州”之路,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穩定與保護生態相結合,堅持黨和國家的基本制度與改革創新相結合,堅持上級支持與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相結合,旗幟鮮明反分裂、反滲透與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相結合,加快發展,擴大開放與保障民生相結合,確保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確保國家安全和自治州長治久安,確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努力開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新局面。

  改革促進大發展,開放迎來新跨越。迪慶從默默無聞的貧困小州到現在的舉世聞名的香格里拉的跨越,各項經濟指標增幅名列全省前茅,都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創新的結果。如今,迪慶又站在了推進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新的起點上,通過建設示范區樹立更高的目標。推動大發展,實現新跨越,迪慶的歷史正在不斷地被書寫,被創造著。(記者 普自林 安永鴻

責任編輯:和玉鳳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电影免费动漫|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91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97国产精品视频| 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 午夜精品久久影院蜜桃|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 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 500av大全导航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