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8日維西縣人民法院塔城人民法庭成功調處一起當地傈僳族青年余某與彝族青豐某之間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10月17日,在塔城鄉海尼村多口組的余某以柯那村史狂底組的豐某對其造成人身損害為由向塔城法庭提起民事訴訟。法庭受理此案后了解到,這起案件處理不當會引發兩個村社之間的群體事件,為此法庭工作人員對這一案件予以高度重視,并決定進行及時審理。 10月18日,原被告均被傳喚到塔城法庭,雙方親友旁聽的各有10余人,情緒極為對立,有一觸即發的態勢,但辦案人員庭前對案件進行了精心預案,庭審中控制住雙方情緒,在進行了法庭調查、舉證、質證之后,根據查明的事實,當即采用了分合并進的調解方式,逐步化解了雙方當事人的對立情緒,排除了沖突的可能,將雙方長期以來的誤解與對立以及傷害后果均控制在已發生的人身損害這一事實上。通過舉案說法,辯法明理,最終案件以調解方式得以解決,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由一般民事案件轉化為地方宗族之間群體性事件的案件。 最后,被告方對原告進行當庭道歉,并對原告的經濟損失承擔了賠償義務,原告對被告也作了適當的讓步,并接受了被告的道歉,雙方言歸于好。 “通過審理一樁這樣的案件,深深感受到在基層法庭保一方平安的使命,只有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司法制度,發現深層問題,及時把事態化解在初始階段,才能真正做到為民辦事?!?/span> 法庭干警這樣對記者說。(記者 王勁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