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報記者 黃喆春 攝 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都在找工作,許多中小企業關閉……面對經濟“寒流”,出席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卻從政府工作報告對這些群體的高度關注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越是困難時刻,越要重視民意、體察民情、關注民生,讓各族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這一行行充滿溫情的文字,鼓舞人心,溫暖人心,令人振奮,催人奮進。 返鄉農民工 “嚴寒”面前春意濃 【百姓故事】2月9日上午10點,昆明市南壩勞動力市場。從廣東返鄉的農民工吳德才右手拽著行李包,左手舉著一張表格,身體趴在一家企業的臨時招聘臺前。 42歲的吳德才是巍山人,以前一直在汕頭當保安,去年所在的公司大幅裁員,他只得回云南重新找工作。“太難了,我已經在這待了三天了,還沒有一家企業要我。你看這兒到處都是想找工作的農民工,任何一個崗位都有上百人競爭。”老吳有些灰心。他準備下午接著碰碰運氣,如果實在不行,就回大理去找工作。 南壩勞動力市場曹主任說,節后像老吳這樣到市場上求職的農民工不斷增多,近幾天人數達到了六七千人。這是多少年都沒有遇到過的場景。 【代表熱議】“在沿海發達地區,以前春節過后,很多企業都使出不同招數吸引農民工,甚至有老板開著寶馬車親自到街頭‘搶’工人。然而今年春節,農民工剛吃完年夜飯,就有不少人急著往回趕,目的就是想保住那個來之不易的‘飯碗’。”會場上,一位代表詼諧的話語,卻使大家的心情分外沉重。 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一批中小企業破產倒閉,農民工成為承受直接沖擊的群體,進入就業“寒冬”,全國大概有2000萬農民工失業返鄉。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度鎖定農村,與往年稍有不同的是,文件明確提出將“三農”作為擴大內需和財政投入的重點,并通過大幅增加農業補貼、提高糧價和促進農民工就業等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圍繞農民工就業,代表們展開熱議。“以鹽津縣為例,2008年,全縣3.5萬人,同比增加1.5萬人。”李疆代表說:“針對這一情況,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多一個個體戶、就少一個困難戶,多一個企業、就多增加一批就業崗位的理念,準確掌握動態、冷靜思考、積極應對。一方面扶持、引導農民工自主創業,另一方面大力開發外地就業市場、扶持困難企業渡過難關。春節期間,縣里的企業不但沒有關閉,反而恢復擴大生產。目前,返鄉的3.5萬名農民工中有1.9萬人實現再就業。” 盧顯林代表說:“農民工在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功不可沒。要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引導、扶持創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同時,還要重視解決好農民工的相關利益問題。中央已著手研究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我們要研究如何繳費、如何轉移等有關工作。” 隨著代表們的熱議,一條條妙招應運而生,幫助返鄉農民工實現再就業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大學畢業生 拓寬渠道優化服務 【百姓故事】“你覺得自己為什么適合這份工作?”“我有出色的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2月7日,在省人才市場大型招聘會上,面對公司招聘人員,來自南昌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尹志東表現得尤為老練。 “半年跑了幾十場招聘會,臉皮早就練厚了。”尹志東掏出一個本子,上面記錄了他每次筆試面試的經歷,還對自己的表現進行了分析,列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去年11月,他在南昌一家公司的招聘筆試中獲得第一名,得到了面試機會。但在面試前兩天卻接到通知,由于業務調整,公司決定今年不招人了。“這種情況在找工作以來已經遇到兩三次了,也許就是因為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吧。”尹志東說。 【代表熱議】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受不斷加劇的金融危機影響,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仔細剖析,會發現大學生就業工作處于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大學生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又抱怨大學生不好用,沒有動手能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難,是經濟、社會和教育相互交織的問題。”何天淳代表說,“從學校層面講,在為學生創造較好的就業條件的同時,還要注重調整學科專業結構,使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人才需求相適應,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令人振奮的是,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到,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 何天淳還以自己所在的云南大學舉例說,云南大學的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還不錯,這得益于云大設立了就業中心,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并搭建平臺讓用人單位直接跟學生見面,同時還可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在學生臨畢業前半年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使學生到單位后能立即發揮作用。 創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代表們的建議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 創業再就業 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百姓故事】2月8日,昆明智仁澤企業咨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舒洋在人潮涌動的云南人才市場又待了整整一天。“與大家之前的想法不一樣,來這里找工作的人很多,招聘單位也很多。可惜,現在找工作,大家寧肯收入低一點,也要求崗位穩定,供需對接不起來。”舒洋說,公司業務與市場需求也面臨同樣的對接問題。 2008年,網絡上有一個帖子教白領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其中一條是:堅決忘記創業的夢想。可半年前,在一家大型物流集團擔任高管的舒洋和在銀行供職的太太卻先后辭職創業。“當時信心滿滿,現在也感到了寒意。”舒洋的業務是人力資源培訓,可現在,很多企業首先壓縮的成本就是這一塊。他說,一方面,剛起步的創業急需優惠政策支持,特別是稅收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政府能對企業加強人力資源培訓給予資金或項目支持,這將帶動整個培訓市場需求走旺。 【代表熱議】今年元旦,《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作為2009年云南省政府的一號文件,《意見》瞄準全省老百姓的“樂業”問題,出臺20項措施鼓勵創業促進就業。措施不僅包括金融支持、財政扶持、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還將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作為鼓勵創業的重要保障,明確了服務職責。 “要正確認識當前就業壓力較大、就業矛盾突出的形勢,高度關注民生、關注就業、關注保障,進一步加大勞動力培訓力度,以創業促進就業。”解毅代表說。 “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一些國家對教育、科研的投入有所縮減,我國應抓住這一機遇,采取有力措施,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何天淳代表建議。 認真落實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政策、引導和鼓勵有創業能力的個人自主創業……熱議著這些強有力的舉措,代表們信心百倍,仿佛看見一幅人人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動人畫卷在眼前舒展。(來源: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