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后,家住建塘鎮五十歲的卓瑪大媽便來到隔壁張大媽家敲門,兩人相約一塊到壇城廣場跳舞。自2005年全州開始推廣民族健身舞至今,每天晚飯后,迪慶州各城鎮和村莊的露天廣場群眾們翩翩起舞的身影,舞動著幸福的生活。 近年來,全州以構建和諧社會為核心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打造和諧的地域文化,大力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活動,提高了城鄉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質,有力地促進了我州經濟社會發展。去年州委、州人民政府決定授予政協迪慶州委員會等65個單位為“州級文明單位”稱號;授予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金星村委會史垮地村民小組等124個村為“文明村”稱號;授予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等2個景區為“文明景區”稱號;授予維西縣保和鎮為“文明小城鎮”稱號;授予德欽縣升平鎮敦和社區等2個社區為“文明社區”稱號;授予香格里拉縣五境鄉澤通村委會角各村民小組國青家等29戶家庭為“十星級文明戶”稱號。 在全州影響面最大、群眾惠及面最廣的當數民族廣場健身舞了。2008年最新推廣的民族健身舞,更加注重了大眾的參與性和全民健身性,充分利用了本地原生態的音樂和舞蹈等元素,融合了現代舞蹈的節奏,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全州還先后實施了3個州、縣級圖書館和7個鄉鎮文化站的改擴建工程,完成了香格里拉壇城文化中心、德欽縣和維西縣民族文化廣場等眾多重點建設項目。依托當地特色文化資源和“香格里拉”品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多家文化企業走進迪慶,加速了我州歌舞劇目、音像光碟、民族工藝、影視、文學、餐飲等產品開發。幾年來,我州先后推出了《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進香格里拉》等大型歌舞劇目,并走向國內多個省(市)和國際歐美等地演出。迪慶香格里拉藏族鍋莊、納西族東巴造紙術、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等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記者 王勁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