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劉凡日前在全國工商系統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經驗交流會上說: 農民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切實保護農村消費者合法權益,義不容辭!相對城市居民,農民兄弟更缺乏識別冒牌貨的能力和經驗,特別需要我們工商干部替他們把好關,做好“家電下鄉”等家用電器市場的監管。 長期以來,工商部門的“主戰場”一直在市場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側重對工業、商業中的市場主體及市場行為的監管,對農村市場的監管是我們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比如,最近的“家電下鄉”產品中就出現了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我在基層的調研中發現,有的電視機上標著“海爾高科”的牌子,實際上海爾從沒出過這種牌子的電視,是一些不法分子把回收來的舊海爾電視換上了一個容易讓人混淆的假牌子,冒充真海爾。 相對城市居民,農民兄弟更缺乏識別冒牌貨的能力和經驗,特別需要我們工商干部替他們把好關,做好“家電下鄉”等家用電器市場的監管。要針對農村配送、送貨下鄉和農村集市等特點,重點檢查來源是否合法、標識是否齊全、質量是否合格,嚴厲打擊以“家電下鄉”名義向農民銷售翻新舊家電的行為,把假冒偽劣的家電產品擋在農村之外,確保農村家電市場規范有序和農民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假冒偽劣家電下鄉,凸顯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村市場體系還不夠完善。很多農民朋友還習慣于趕集或者走村串鄉送貨的購物方式,對現代流通方式不夠了解,這就特別需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布局合理、數量充足、功能完善的農村市場體系。工商部門應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特有的職能優勢,鼓勵農村各類企業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扶持農村市場主體,搞活農村市場流通,為涉農企業做大做強和農民便捷安全消費提供優質服務。二是在農村,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著一個突出問題:農村與城市的消保維權工作發展不均衡,農村消費者的弱勢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相對于城市來說,農民辨假能力差、維權意識弱,農村消費市場問題多、隱患多,農村消費維權長效機制還不夠完善,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力的保護。與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相比,農民消費者權益保護已成為相對滯后的一塊“短板”。 農民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切實保護農村消費者合法權益,義不容辭!眼下,涉農基層工商局占全國工商系統基層工商局的60%,農村工商所占全國工商系統基層工商所的70%,人員編制占總編制的50%以上。涉農基層工商局和農村工商所,處于監管執法的最前沿,直接面向廣大農村市場和廣大農民群眾,維護農民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責任重大。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工商部門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多為農民兄弟辦實事,有針對性地開展消費預警和消費引導,逐步擴大農村消費需求,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 新聞鏈接: 一季度全國查處不合格及假冒“下鄉家電”3325臺 記者今天(13日)從國家工商總局獲悉:針對部分地方發生的以“家電下鄉”名義制售不合格及假冒偽劣家電案件情況,工商部門加大了市場監管及案件查處力度。據不完全統計,一季度全國工商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507427人次,檢查經營戶1278803次,查處不合格及假冒偽劣“下鄉家電”3325臺,其中除小家電外,還包括電視機1284臺、洗衣機271臺、電冰箱47臺。 工商部門以查資質、驗標識、打假劣、保權益為重點,為“家電下鄉”保駕護航。同時,發揮消費維權網絡優勢,科學引導農村消費。(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