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相繼公開發布。對于涉及13億國民切身利益的新醫改,老百姓關注哪些問題呢?請隨半月談記者一同點擊新醫改六大關鍵詞。 關鍵詞之一:8500億 為了方便城鄉居民就近就醫,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未來3年,各級政府需要投入8500億元來落實醫改方案中的五項重點改革。眾所周知,投入是醫改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8500億元的投資中,中央投入為3318億元,將主要用于:一、支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建立和完善新農合、居民醫保、職工醫保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3年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城鄉全體居民;二、支持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政府負責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機構按國家規定核定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員經費及所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3年內中央重點支持建設2000所左右縣級醫院(含中醫院),支持改擴建50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三、支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經費、發展建設和業務經費由政府全額安排,按照規定取得的服務收入上繳財政專戶或納入預算管理。按項目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和完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此外,各級政府還將為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關鍵詞之二:公立醫院改革 目前群眾看病就醫的主要選擇是公立醫院,理所當然成了醫藥衛生行業眾多問題和矛盾的交匯點。公立醫院改革不但涉及人事制度、治理結構、補償機制等各種復雜利益關系的調整,還要保護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如何在最大限度上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衛生部負責人表示,由于社會各界對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還有不同看法,所以,國務院決定分階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當前主要抓好試點。2009年,制訂試點方案,選擇若干城市和公立醫院開展試點,及時進行總結評估,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總體思路和主要政策,2011年逐步推開。 衛生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重點在三個方面,一是改革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二是推進補償機制改革,逐步取消藥品加成,積極探索醫藥分開的有效形式;三是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積極穩妥推進部分公立醫院轉制,鼓勵民營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院。要通過改革,維護公立醫院服務公益性,使醫療服務行為規范,醫務人員積極性充分發揮,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滿意的醫療服務。 關鍵詞之三:全覆蓋 醫改方案重點提出,3年內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參保(合)率均達到90%以上。衛生部負責人表示,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和提高醫療保險支付比例是減輕城鄉居民醫療費用負擔的重要途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用兩年左右時間,將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納入城鎮職工醫保,確有困難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參加城鎮居民醫保;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積極推進城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完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資助城鄉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逐步提高對經濟困難家庭成員自負醫療費用的補助標準。 關鍵詞之四:基本藥物制度 國家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是為了保證群眾用藥安全可靠和價格低廉,有利于規范用藥行為,保證用藥安全,降低患者醫藥費用。基本藥物制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二是初步建立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零差率銷售。三是建立基本藥物優先選擇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藥店和醫療機構均應配備和銷售國家基本藥物。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保藥品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而且,醫療機構在優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藥物的基礎上,將根據病情的需要也可使用非基本藥物。 關鍵詞之五:基層服務體系 群眾寧愿花更多的錢去大醫院看病,也不愿意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是對服務質量不放心。醫改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一方面要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方便快捷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方便群眾看病,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把常見病治療解決在基層,減輕群眾負擔,緩解群眾“看病貴”問題。 《實施方案》提出要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中央重點支持縣級醫院(含中醫院)、中心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鼓勵通過醫療資源重組、社會力量辦醫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有資質的人員開辦診所或個體行醫;開展定向培養、執業醫師招聘,完善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制度,大幅度增加全科醫生數量;鼓勵高校醫學畢業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要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開展巡回醫療、上門服務、社區首診制試點,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強化績效考核。 關鍵詞之六:均等化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指保證全體城鄉居民均能夠免費或只需少量付費就可獲得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疾病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采供血等。由于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城鄉與區域差距大,衛生機構服務規模、能力和水平差距大,因此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將是一個較長期的任務。當前,在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內,國家選擇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按項目向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服務。地方政府可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財力和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建設;落實公共衛生服務責任;保障公共衛生服務所需經費;加強規劃和管理,合理配置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改善服務,制定公共衛生服務標準、工作流程和考核辦法,開展面向人群的主動服務。(來源: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