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安裝了地震模擬平臺的小樓。實習生 楊帆/攝 體驗者正經歷著“地震”瞬間。實習生 楊帆/攝
發明者許衛老師。實習生 楊帆/攝 “如果發生地震,我絕不當‘范跑跑’,而且現在我就要盡我所能讓學生學會應對地震的技能。”日前,昆明教師許衛發明了地震模擬平臺并在云南青少年消防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投入使用。他說,是汶川地震讓他萌發了制造地震模擬平臺的想法。 無獨有偶,昆明老工人張仁安也制造了一個地震模擬平臺,而且可以用車拉著走。 許衛:3萬元造出地震模擬平臺 許衛是昆明冶金專科學校老師。汶川地震發生后,他得知很多安全撤離的學生是接受過抗震訓練的,因此萌發了制造地震模擬平臺的想法。 “這個設備造價不高,3萬元左右。采用調速電機、減速裝置、機械傳動的基本原理,模擬地震發生時地面產生的縱向波和橫向波,能模擬1—12級地震帶來的震感。”據許衛介紹,該設備能讓體驗者在安全狀態下體驗地震,“我希望我的發明能讓人們了解防震減災的基本知識,學會自救互救技能,提高防震意識和自我防御能力,增強臨震應變能力。” 半個月前,許衛發明的地震模擬平臺,經過設計、試制、生產、試運行,在黑林鋪昭宗路57號的云南青少年消防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昆明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投入使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設備安裝在兩層樓中間,可以搖動的平臺在二樓。這個平臺有30多平方米,一次可以讓30多人進行體驗。 張仁安: 地震模擬平臺可用車拉 “我們生產的地震模擬平臺,可用汽車拉著到處走。”昨天下午,老工人張仁安帶著記者來到位于大板橋的一個生產車間,該車間正在生產移動式模擬地震平臺。 據介紹,張仁安對汶川地震中,四川安縣桑棗中學幸存學生的逃生案例進行了分析研究。“如果逃生方法正確,可以極大地提高生存幾率,所以我購買了相關專利并進行生產,讓青少年學習逃生方法。” 張仁安制造的移動式模擬地震平臺,可以組裝成20多平方米的“房子”,水平擺動幅度達140毫米,可進行360度旋轉,讓體驗者體驗到5—8級地震帶來的震感。“產品已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該平臺采用液壓原理,可自動升降1.5米左右,自動旋轉,自動裝卸,可用汽車運載。”張仁安說,該設備每臺價值50至60萬。經過半年多反復試驗已成功生產下線,并得到了地震、環保、質監等部門認可。目前,所有控制測試已經全部結束,即將投入批量生產。 記者體驗:模擬地震天旋地轉 天旋地轉,房子晃得厲害,桌椅晃得厲害,人晃得更厲害——昨天,記者分別體驗了許衛和張仁安制造的地震模擬平臺。 兩人的地震模擬平臺不僅能讓體驗者感受到地震的震感,更能學習到逃生自救常識。記者在平臺上放了桌子、水瓶等物品,模擬4—5級地震時,水瓶晃動;模擬6—8級時,桌子倒了,水瓶掉到地上滾來滾去,人如果不扶東西站不穩。 目前,兩人正在計劃進一步真實模擬出地震發生的過程。“我打算先讓體驗者觀看地震知識以及抗震救災方法的教學帶,然后開始模擬地震。地震的震動強度和持續時間由控制臺預先進行設置。地震發生時,根據地震強度的不同,模擬屋內電器短路打火、發熱冒煙,電燈忽明忽暗,局部著火;水管斷裂噴水;煤氣漏氣等受災情況。地震強度大時,屋頂一角塌落,也可能屋梁斷裂落下。當然,這些都要確保體驗者安全,比如塌落的屋頂用塑膠泡沫制造。計算機在模擬地震發生時,會檢測電閘、煤氣閥門、水閥的關閉情況,考核受試人員的抗震自救情況并給出評價。”許衛表示。 和受災群眾做到處變不驚,臨危不懼,有條不紊地開展救援工作。“自然災害來臨的時候,能夠使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點。(記者 龐繼光)(來源:都市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