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云南頻道5月18日電(記者 浦超 何璐璐)記者從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為全面推進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切實加強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從而推動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云南省大力加強人口較少民族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據了解,為繼承和發展少數民族特有的語言文學及文化,從1992年以來,云南省專門成立了少數民族語言翻譯高評委,對具備民族語言才能的人才建立專門的職稱評審辦法,選拔少數民族語言翻譯人才。 同時,為進一步優化云南省人才成長和創業環境,尤其是對云南省人口較少的七個特有少數民族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中創造寬松的環境,2007年在調整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政策中,對獨龍、德昂、基諾、怒、阿昌、普米、布朗等7個人口較少民族專業技術人員,在評聘專業技術職稱時,給予免試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考試的優惠政策,對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成績只作為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參考條件,不作合格要求。 通過各種措施,目前云南省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已達18萬余人,占全省整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總數的23.78%,其中近萬名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已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在工業、農業、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有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和企業技能人才。歷史上刀耕火種、刻木記事、結繩記日的拉祜族、佤族、景頗族、獨龍族、德昂族、布朗族等少數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專家、教授;歷史上沒有學校教育、沒有文字、不通漢語的少數民族,有了本民族的博士生、碩士生。大批少數民族專家學者,已成為云南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骨干力量。(來源:新華網云南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