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尼西雞養殖項目的實施幫我解決了在養殖中碰到的許多難題。”尼西鄉湯滿村村民余偉忠感激地說。自2004年養殖尼西雞以來,余偉忠在科技人員的幫扶下,走上了養殖致富的道路。去年,他銷售尼西土雞6萬多只,年純收入達70萬元。 近年來,我州科技部門以“突出重點、抓出亮點”為導向,立足我州特有的優勢資源,精選了一批市場前景廣闊、地方特色鮮明、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的科技項目,實現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提升了我州重點產業和企業的自主創新力,推進了我州新農村建設步伐。 2006年至2008年期間,全州共投入科技項目資金2420萬元,實施了“無公害尼西雞養殖及高產玉米栽培示范”、“維西縣12萬畝野生核桃有機產品產業化開發”、“三江并流地區野生核桃加工冷炸核桃油蛋白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東方百合國產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冰葡萄酒釀制”等85項國家、省、州級項目。項目的實施,貫徹落實了地方產業政策,有效推動了全州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和產業結構的優化。 我州解決邊疆“學科技難”惠民工程實施兩年以來,總投資428萬元,覆蓋17個鄉鎮,配備完善了96個科技活動室,培育了22個以專業技術協會為主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開展各類科技培訓384期,參訓人員達48405人次。通過在各縣實施科學養豬、養牛、烏骨雞養殖和種植大白蕓豆、優質玉米等,以及開展以沼氣池和節柴灶為主的農村新能源建設,進行科技扶貧綜合示范,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記者 王勁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