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勞動和社會生活保障局創新農民工培訓模式工作側記 ● 楊洪程 日前,記者在維西縣城一個房屋建設工地上看到,14名來自傈家山寨拉嘎洛村的男青年在師傅的帶領下打磚、架設模板。 正在學習技術的傈僳族青年蜂占東說,過去由于沒有技術,外出找工作很難,在家里種地每年收入還不到2000元。在維西縣勞動和社會生活保障局的關心下,我到這里跟師傅學技術,既學到了技術,又賺到了錢。 “缺少實用技術是農民工外出務工的一大障礙。”維西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幫助貧苦山區群眾早日走上致富路,我們一方面廣辟農民工就業崗位,另一方面采取新模式,把培訓班辦在工地上,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技能。” 本次培訓班14名農民工到工地后,先學習《勞動法》等法律法規,之后,師傅手把手地傳授實用技術。這種動口與動手相結合的模式效果十分明顯,農民工完成為期一個月的培訓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將發給他們初級技術登記證書,并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幫助下與用工單位簽訂長期勞動合同。維西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將在進一步總結培訓經驗的基礎上推廣這種農民工培訓模式,讓更多的農民得到實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