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頂鄉加強組織建設帶動群眾致富小記 ●陳義 在德欽縣拖頂鄉,鄉黨委班子像一面鮮艷的旗幟,他們用實際行動想為群眾所想,急為群眾所急,一心一意為群眾謀福利,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拖頂鄉黨委班子成員以及村組黨的書記,不斷加強分憂意識和責任意識,做到黨務工作吃透情況、摸清底數、做好工作,把培養合格的黨員隊伍、加強農村黨建工作掛在心里、抓在手里,狠抓培訓工作,不斷提升鄉村干部的執政本能和致富能力;同時嚴格實施黨員年度民主評議制度,采取黨內評議與黨外群眾評議相結合的方式,評價黨員是否合格,堅決清除已不適合留在黨內的落后分子;并制定村“兩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綜合考核評價目標獎懲責任制和相關激勵機制,把政治、經濟、文化、黨建、生態、社會穩定等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納入綜合考核評價內容。 鄉黨委班子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載體作用,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通過把分散在各行業、各領域的黨員組織起來,把全鄉黨員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力爭每個黨員都能參加組織活動,并且都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并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對群眾反映的意見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在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從體制上查找原因和漏洞,有針對性地健全和完善制度,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供制度保證;組織廣大黨員做好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積極推廣黨員服務群眾的好做法、好經驗,如: “黨員承諾制”、“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黨員責任區”、“黨員志愿者”等做法,有力地調動黨員服務群眾的積極性,最終達到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群眾情緒、反映群眾訴求、關心群眾疾苦的工作宗旨;豐富黨組織活動的內容,創新黨組織活動的載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讓黨員進一步“動”起來,把群眾進一步“帶”起來。 托頂鄉在抓好經濟社會發展中,注重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求致富。通過打破基層農技、獸醫、林工站、文化站等部門工作格局,發揮基層供銷、糧食個體經營戶職能。同時,建立嚴格考核獎勵機制,把涉農站所的工作崗位轉移到農民家門口,跟農民打成一片搞產業項目,推廣科技項目、研究科研課題、實行訂單農業,在產、購、銷環節中服務、指導、引導,真正發揮專業人才作用。這樣,農民可以在家門口創業,同時給農村黨組織等各種組織一個施展發揮作用的平臺,促使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種子、地膜等農用物資可以推向市場,發揮基層供銷、糧食部門個體經營戶的職能作用,有關部門加以監督。文化站、林工站等單位做好項目和規劃,逐年推進,通過點點滴滴具體抓,抓出成效來,從中讓農民得實惠,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與此同時,拖頂鄉黨委一方面廣泛聽取和征求鄉村干部建言獻策,一方面在前任黨委政府調研基礎上,進一步深入調研、深入思考,工作做實,提出了切合拖頂實際的發展思路:即打造藏傈民族為主體的民族文化品牌,建設萬畝干果基地、萬畝藥材基地兩個基地,發掘旅游、礦產、林業三大資源,建設團結、高效、廉潔、務實四好班子,實現“一棵核挑、一根藥材、一粒黃豆、一頭土豬、一只土雞”五個一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