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齡的小犏牛腿腳粗壯、體型高大彪悍、托起了高高的背峰,如果不是主人介紹,會讓人以為是一頭4歲左右的犏牛。在香格里拉富一方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牽頭下,今年,牦牛良種凍精改良技術在香格里拉縣三壩鄉成功,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三壩鄉是一個養殖鄉,家家戶戶從事養殖業,犏牛是群眾犁地、拉柴的好幫手。合作社的養牛協會在飼養肉牛的基礎上,依靠黨委政府的支持,并依托科技手段促進產業升級,由青海大通牦牛凍精改良西門塔爾母牛,從過去的肉牛改良成功進入牦牛改良。 和曉峰是合作社的技術員,2002年20歲的他在協會的支持下,到大理州巍山縣學習凍精改良及治病防病技術。目前,協會內共有像和曉峰一樣的4名技術員,分別在各個村開展凍精改良。 據協會會長楊金坤介紹,協會從2006年開始就著手牦牛良種凍精改良實驗,并先后引進了3種凍精,今年才改良成功。目前,改良技術已從協會基地輻射到三壩鄉哈巴、江邊等4個點。通過凍精改良共產下16頭犏牛,產出雜交后代6月齡小犏牛的售價為5000至5800元,扣除飼養等成本,每頭利潤在3000元左右。(和金蓮 陳義 卓瑪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