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紅提地里松土的馬云光。 10月22日早晨,云霧還沒散去,金江鎮仕達村的田野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人們正在自家種植的紅提地里翻地、松土、備肥。 金江鎮仕達村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種養殖業自然條件和氣候優勢,但傳統的種養殖業產量低、品種單一,影響了群眾的增產增收。近年來,金江鎮黨委政府把發展一村一品區域經濟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組織工作隊深入農村走訪農戶,宣傳發動農民,轉變農村干部和群眾的觀念。同時,不斷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經濟的科技含量,幫助廣大種植戶解決技術難題。發動村民們圍繞市場調結構,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紅提種植業,帶動了群眾的增產增收。 王建英是仕達村從事傳統種植較早的農戶,看到村里的很多農戶種植紅提增收后,也發動家人種植了1.4畝紅提,今年全部掛果,并賣了個好價錢,收入高達8000元,是種植糧食收入的2倍。 穿過密密麻麻的紅提林,我們遇見了正在紅提地里松土的馬云光,他說:“自己是村里種植紅提最早的農戶之一,今年他家紅提種植規模已經擴大到4畝,單產收入達3萬元左右。”馬云光得出總結,種植紅提有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入高。他認為,目前群眾最缺乏的是紅提病蟲害防治知識,現在家家都種紅提,收入可觀,市場前景很好,希望政府能在資金、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給予扶持。 (迪慶日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