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金江鎮興文村農田里,收割機轟轟地將一茬茬谷穗割倒,拖拉機突突地往返運送包谷桿,“農機大戶”楊紅春駕駛著自家的收割機幫助村里其他農戶收割稻谷,不到一袋煙的功夫,三分地里的水稻就收割完畢。 昔日的公社拖拉機手楊紅春,上世紀70年代是公社里的知名人物,他常常駕駛著公社的東方鏈軌拖拉機幫助村民到田間上糞、拉運莊稼。從公社大鍋飯到包產到戶,時間過去了30多年,楊紅春拖拉機手的角色漸漸被村里人淡忘,但農機大戶的稱號卻在村里人盡皆知。在他的院子里,價值上萬元的拖拉機、撕包谷機、脫粒機、粉碎機、碾米機等農機具依次排列。楊紅春告訴我們,他以前購買的拖拉機現在都成廢鐵了,所以又購買了新式的耙田拖拉機。楊紅春的收割機不僅方便了自己,而且在村內外都大有用處。在農忙時,只要有人需要,楊紅春就駕駛著收割機按照每畝100元的價格為村民收割莊稼,再按照不同的價格收取粉碎和碾米加工費。楊紅春說我們山水坪村民小組70多戶農戶家家都有拖拉機,60多戶有碾米機,收割機就有2臺,他現在正在琢磨著在農機補貼的范圍內再購置一些新的農機具。 (迪慶日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