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維德二級公路開始全線施工,德欽縣燕門段里程29公里,征地拆遷涉及5個村委會。為協調處理征地工作,成立了維(塔)德二級公路征地拆遷燕門段指揮部。自項目實施至今,協調指揮部努力工作,切實做到“一起糾紛不上交,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協調指揮部由鄉長那杰任指揮長、副鄉長斯那尼瑪為副指揮長,村“兩委”班子、各村民小組組長為成員。副指揮長斯那尼瑪介紹,從村委會到村民小組,協調指揮部按照實際需要,都安排了協調員,在公路施工過程中,只要有一點矛盾糾紛都及時處理,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協調系統”。目前,燕門鄉一起征地糾紛都沒有上交到縣里。 斯那尼瑪說:“一起糾紛沒上交到縣里,并不是說在公路施工時,我們這里沒有任何糾紛。相反,在公路施工過程中矛盾糾紛特別多,每發現一起糾紛,協調指揮部都要及時下去調研,通過各種辦法及時解決。如施工作業時,滾石、倒渣都要我們去協調。涉及房子損壞、果樹損壞、農田損壞,協調指揮部及時查看,通過測量、價值評估等方式,算出被損害物的受損程度,然后與項目部協調賠償。” 一些糾紛,僅協調一次解決不了問題。斯那尼瑪說:“一起糾紛,有時我們要去7、8次才能解決,幾乎每天都要去各施工現場,截止目前,協調指揮部進村入戶的次數已上千次了。發生糾紛后,我們先要去現場察看,然后領導班子內部商議評估,又征求各村知情人士意見,然后召集有關人員,講解有關文件精神和賠償標準,力求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地解決糾紛。” 斯那尼瑪說:“二年來,我們幾乎每天到村里協調解決各種問題,經常忙到深更半夜。我們深信,只有講道理,進行科學協調才能解決糾紛,我們不會讓老百姓亂喊價,也不會讓項目方廉價賠償,我們通過實地察看,結合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出合情合理的賠償金額。做到老百姓沒怨言,項目方也沒怨言,如果糾紛解決了,多跑幾趟也值得”。 在施工過程中,協調指揮部要進行協調的有果樹、房屋、土地以及施工倒渣等。目前,涉及損壞房子的,鄉政府通過與農民安居工程、易地扶貧項目結合,通過補助進行搬遷,避免發生后續糾紛,力求一次性解決問題。如果涉及損壞農田的,鄉里派人調查,如果滾到田里的石頭能夠清理,就按照清理所需天數進行賠償。如果不能清理的,就按照產量進行賠償。 據介紹,在施工時,有些糾紛是溝通障礙問題。當地有的村民聽不懂漢語,更不會聽粵語,而施工方有些人不講普通話,而講老家土語,這樣,雙方想法不能交流,甚至相互誤會,造成不必要的糾紛。斯那尼瑪說:“面對各種各樣的糾紛,鄉政府干部有時必須全體出動,分片包干進行協調。”(此稱 安永鴻 馬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