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楊洪程) 今年以來,維西縣委、縣政府統籌城鄉發展,以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結構調整為主線,切實抓好農民“八大增收工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推進科技增糧工程,促進農業增產增收。今年,維西縣重點開展了優質油菜、中藥材、優質小麥、雜交水稻、雜交玉米、蔬菜和蕎麥等良種的引進試驗,堅持瞄準一批、引進試驗一批、示范繁殖一批、推廣種植一批的良種推廣工作思路,篩選出一批適合推廣種植的高產、優質新良種。引進3個中藥材品種在永春鄉拖枝村建立種苗繁育基地166.5畝,滿足1800畝大田移栽種苗需求,加快了維西縣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建設。引進18個雜交玉米品種在永春鄉三家村坪子建立品比試驗示范基地。引進80個蔬菜品種,為蔬菜品種調整貯備了新的種源。引進1個蕎麥品種在永春鄉本村大灣壩建立蕎麥高產穩產試驗田2.1畝。繼續開展生豬人工授精、肉牛凍精改良和馬匹改良等工作。狠抓良種繁育推廣,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得到有效鞏固。龍寶廠“烏骨羊”繁育工作穩步推進。通過高產創建、配方施肥、間套作、良種推廣、綜合病蟲害防治等科技措施,在全縣各鄉鎮實施增糧工程14萬畝。開展“陽光工程”培訓68期,培訓農民工3400人次。組織開展了“全縣農民素質提升工程”,進一步增強了農民“學科學、用科學” 的意識和能力。組織保和鎮龍爪箐蔬菜種植協會和永春鄉拖枝村中藥材種植協會的種植能手和種植大戶50多人,分別到大理州彌渡縣和曲靖市沾益縣考察學習蔬菜、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技術。 推進商品蔬菜增收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縣農牧等部門在“兩江”流域的維登、中路、白濟汛、康普、葉枝、塔城等鄉鎮發展冬春早熟蔬菜;在保和鎮、永春鄉,通過現代農業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帶動,發展時令蔬菜;在攀天閣以及其它具有蔬菜發展潛力的高半高寒山區發展耐寒、半耐寒蔬菜為主的夏秋反季節蔬菜。 通過區域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示范帶動、技術服務等辦法,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發展模式,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特色蔬菜基地。進一步加強無公害商品蔬菜產地認定認證、產品監測抽檢;利用逐漸便利的交通條件,對接香格里拉、德欽,乃至西藏自治區芒康縣等市場,注重營銷體系建設和市場拓展,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2萬畝以上,促進了農民增收。 推進畜牧業增收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該縣緊緊圍繞得天獨厚的肉牛、肉羊養殖資源和進藏區肉豬生產的優勢條件,新增一批養殖大戶和標準化養殖小區,推進畜禽養殖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強化動物防疫和品種改良工作,大力發展“烏骨羊”、土雞等生態養殖業。全年生豬出欄預計達12.6萬頭,牛出欄1.25萬頭,羊出欄3.65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4 %、3%、3%,畜牧業產值較上年預計增加154萬元。 推進重點農業項目增收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該縣按照“農業要發展、基礎是關鍵,基礎要穩固、項目是關鍵”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認真研究國家投資導向和產業扶持政策,超前編制儲備項目,積極搶抓機遇申報,全年共爭取各類涉農項目超過10項,累計項目資金達4000多萬元,全縣農業重點項目建設呈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中藥材增收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該縣加強拖枝中藥材示范園建設,做好地方野生中藥材的馴化和繁育工作,同時加大新引進中藥材品種的推廣力度,打造現代中藥材種植示范區1萬畝,增強示范帶動作用。全縣中藥材面積達到了4.04萬畝,同比增長0.3%,預計總產量達4431噸,增長0.6%。 特色經濟增收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該縣加快拖枝生物園區建設步伐,盡快建立屬于自己的生物產業園區,并通過招商引資和地方產業發展優惠政策,使中藥材、蕓豆、蕎麥、葡萄、野生蔬菜、野生食用菌、畜產品等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盡快實現提質增效。油菜面積達到了1.3萬畝,總產量達到了1451噸;葡萄種植面積達到了2366畝;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2.04萬畝,同比增長21%。 推進非農產業增收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該縣通過實施“陽光工程”等,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據統計,今年,維西縣預計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2.03萬人次,預計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收入1.06億元。 實施休閑農業增收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該縣充分利用縣城、鄉鎮、集鎮和縣內重大開發項目建設的人口優勢,借鑒“白帕塘”、“此以比土雞店”農莊的成功經驗,加大池塘養魚、稻田養魚和土雞養殖力度,鼓勵農民積極創辦生態農莊、休閑農莊、休閑垂釣等休閑農業,充分發揮休閑農業的增收作用。 “八大工程”促進了維西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帶動了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據統計,2011年,維西縣農業產業預計實現產值5.6億元,同比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3661元,比上年增長12%。預計糧食產量達6000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4萬公斤,增長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