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阿春正在為木碗上漆。 充滿靈氣的崗曲河輕柔地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上橋頭村民小組流淌而過,這里出產的精美木碗也如河水一樣流向了廣闊的市場,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金碗”。 上橋頭村民小組因生產木碗而久負盛名,這里的木碗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據說,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著名的木碗工匠,引來許多外地人到這里拜師學藝。如今,這項傳統的制作工藝被上橋頭村民傳承下來,并成為村里很多農戶的致富產業。 近日,當記者敲開上橋頭一家農戶的門時,飄來陣陣漆香味,木碗工藝師扎史孫諾和妻子阿春正在為木碗上漆。扎史孫諾說,西藏的一家公司訂下了2000多個木碗,他和妻子這些天正加班趕產品。據介紹,扎史孫諾家是村子里有名的木碗制作世家,他從9歲開始學習木碗制作,是第三代傳人。家里的收入全靠制作木碗,一個木碗最高可賣到幾千元,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 隨著香格里拉旅游產業的發展,上橋頭木制工藝品的市場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村里更多人看好了木制品的市場前景,加入到制作木制品的行業中。如今,上橋頭村的木制品由原來單一的木碗制作拓展到酒具、珠寶盒等多元產品。由于該村木制產品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產品除在本地銷售外,還銷往西藏、甘孜等藏區,甚至部分產品還遠銷到印度、尼泊爾等國。據悉,目前,全村從事木制品生產的農戶有14戶,從業人員30人,現有旋刨機10臺,戶均生產木碗2萬個。(高劍平 陳義 卓瑪拉初 卓瑪央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