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鄉產業結構調整見聞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群眾致富路子寬。11月7日,走在秋日里的香格里拉縣上江鄉田間地頭,記者聽得最多的話是產業結構調整給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上江鄉福庫村木肯不村民小組村民余樹光正在水果地里積農家肥,足有150多畝的果園里放眼望去,一派豐收景象······他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說,在鄉黨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導下,自己種植水果收益可觀,目前每年賣水果就有5萬多元的收入。這是上江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 上江鄉人多地少,但土壤肥沃、雨量豐沛,有著發展綠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鄉黨委政府結合實際,以市場為導向、資源為依托,以發展農村經濟為動力,以調優、調特、調名、調強為突破口,以產業化的思路、市場化的思維、科技化的手段積極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化發展。二半山區發展以種植藥材、核桃、白蕓豆等經濟作物為主;河谷地區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同時,基本形成以種桑養蠶、烤煙種植等種植為主的農業產業布局,從而打造品牌,完善服務體系,增加投入,確保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對我們山區來說,種植藥材比種植糧食強多了”。福庫村民小組村民和萬軍說。和萬軍打破傳統的種植方式,帶動村民發展藥材種植業,不僅鼓了自己腰包,還使老百姓嘗到了種植藥材的甜頭。目前整個上江鄉種植藥材已經有2800畝,戶均種植藥材達1畝左右。其中,種植藥材收入連續幾年超過10萬元的種植戶有5戶;上江鄉種植的4000多畝核桃已全面掛果,已成為該鄉二半山區群眾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同樣,白蕓豆也是上江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亮點,全鄉種植面積已經突破1000畝。 時至秋末,沿江田地上成片的桑田和烤煙地里,綠濤起伏。上江鄉農科站站長茍其順說,上江的農業結構調整最顯活力,蠶桑和烤煙、青稞等種植走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蠶桑種植業規模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已達2800畝,養蠶農戶達340戶,最高時全鄉養蠶達1800張,今年達1498張,預計總收入195萬元??緹煼N植是產業結構調整中,上江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個新型產業,今年全鄉種植面積108畝,畝產收入在6000元左右,明年將在今年的基礎上擴種2000畝。另外,青稞種植面積達到了4200畝,成為了優質高產糧食。(高劍平 陳義 卓瑪拉初 卓瑪央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