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騎摩托車進村入戶的處級干部楊金泉 11月10日下午5時許,我到維西葉枝鎮梓里村彎子村民小組采訪。剛下車,州政協助理調研員楊金泉騎著摩托車風塵仆仆地趕來。我10多年前在維登鄉認識了楊金泉,這位工作了30多年的老同志,20多個春秋在鄉下度過,后來調到維西縣政協工作。如今,老楊已經55歲。今年年初,老楊被抽調到維德二級油路協調指揮部震動碾壓評估測評組工作,任組長。這是一份事關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許多朋友勸他說:“要退休的人了,不要再擔此重擔了?!?/p> 然而,老楊沒有聽朋友們的勸告。他說,在退休之前,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為黨和人民多做一點事情。 老朋友相見自然要寒暄幾句?!拔覄倧陌偷线^來,今晚就在葉枝住下,明天趕往康普開會?!崩蠗钗兆∥业氖终f。站在身旁的新農村指導員楊世宏插嘴說:“這幾年,我還沒有見過騎著摩托車下鄉的處級干部,老楊這是在找苦吃。” 楊世宏的話引起我的深思,是啊,時值冬季,寒風刺骨,騎著摩托車走長途不要說像老楊這樣“奔六”的人,就是年輕人也吃不消,何況,維德二級公路許多路段正在建設中,道路坎坷難行,不時還遇上山體滑坡,處處充滿危險。 循著老楊的足跡,我采訪了巴迪鄉農民蜂桂明。他說:“老楊先后到我們家4次,每次到家里,都認真宣傳有關政策,講清楚公路施工賠償標準和辦法,讓人心服口服?!?/p> “我們從老楊身上看到了黨的優良作風?!卑偷相l農民和文美說:“老楊兩次騎著摩托車到我們家。他沒有一點官架子,看上去和我們老百姓沒有什么兩樣,他說的話我們愛聽,一聽就明白。” 在與老楊交談中得知,老楊11月8日從維西縣城騎摩托車到白濟汛鄉開會,聽取鄉政府、項目指揮部關于震動碾壓評估測評工作情況的匯報,并深入群眾家中了解情況。9日上午,騎著摩托車趕往巴迪鄉開會,并深入到群眾家中了解情況。巴迪鄉工作結束后,又騎著摩托車趕往葉枝鎮。次日一大早,再趕往康普鄉開會,并到群眾家中了解情況。 就是這樣,老楊在鄉下跑了8個多月,走了多少農戶連他自己也記不清楚了。 交談中,老楊說:“指揮部人多車少,很多時候車子不夠用,但我們不能沒有小汽車就不到群眾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我們領工資的可以等,等上十天半個月對自己來說沒有什么損失,但群眾的事情不能等,不能拖??!該辦的事情沒有辦,群眾就不滿意,群眾不滿意就影響黨的形象?!?/p> 其實,長期以來,老楊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鄉下工作期間,老楊的形象是穿著一雙黃膠鞋,身背一個黃布挎包,身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藍布夾克衫。按照老楊的話說,那時的條件比現在艱苦多了,下鄉全靠兩條腿爬山涉水,白天和群眾勞動,和群眾一起吃飯,晚上就睡在群眾家中。(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