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陣地建設 構筑堅固堡壘 近年來,德欽縣各級黨組織把加強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作為重要的基礎工程來抓,先后開展了兩個批次的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逐步解決了新設村民小組黨支部無活動場所的問題,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自2009年以來,該縣先后投入1450.92萬元,新建了139個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為135個村民小組黨支部配備了“七有”設備,使全縣已設立的325個村民小組黨支部絕大部分實現了活動場所覆蓋。這些場所初步具備了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文體娛樂等綜合功能,為基層黨組織開展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 “三個堅持”搞好活動場所建設 目前,該縣是全州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建設資金投入最大、工作開展得最好的一個縣。全縣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工作始終做到“三個堅持”。 堅持統一思想、上下聯動。該縣各級各部門特別各鄉鎮黨委認真貫徹黨要管黨的要求,堅持把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農村黨員群眾、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基礎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從而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的工作格局,有力促進了全縣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積極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形成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黨政領導真抓實干、幫扶部門全力支持、干部群眾積極參與、黨員帶頭投工投勞的工作合力。 堅持整合資源、多方籌資?;I集落實建設資金,是推進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的重點,也是難點。針對建筑材料、工價、運費上漲導致工程造價增大,加之州、縣預算投入較少等不利因素,各鄉鎮千方百計克服困難,認真落實縣委提出的“上級補助,鄉鎮整合資源、黨員群眾投工投勞,確保投入”的要求,在積極落實財政配套資金的基礎上,充分整合新農村建設和整村推進項目建設資金,積極發動黨員群眾投工投勞,有效解決了建設資金困難,為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為把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筑,該縣在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的建筑設計上,根據便民利民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力求建筑設計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又明顯區別于普通民居,堅決防止降低標準搞短期行為或不顧實際貪大求洋的現象。在功能布局上做到有辦公室、有會議室、有黨員活動室、有廚房和一塊籃球場,活動室總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務求把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成為基層黨建的主陣地,培育農民的好課堂,便民惠民的服務站,傳播文明的大舞臺,構建和諧的新平臺,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筑。 著力將活動場所打造成“五大中心” 該縣本著“統一管理、綜合利用”的原則制定辦法措施,努力將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打造成“五大中心”,要求各鄉鎮黨委進一步把活動場所的作用發揮好。 充分發揮議事決策中心的作用。充分利用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以村民小組黨支部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大會等形式進行民主議事決策,大力推動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引導黨員和群眾參與民主監督。 充分發揮政策教育中心的作用。充分利用活動場所,定期組織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發展新黨員、幫扶困難黨員等黨組織活動,使農村黨員始終置于黨組織的教育管理之下,切實保持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生機與活力;組織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教育,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增強農村群眾的政策法規意識;組織開展形勢教育,加強對縣、鄉、村三級組織發展思路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基層黨員群眾,明確目標任務,進一步增強推進共同發展目標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充分發揮科技培訓中心的作用。依托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立產業培訓基地,以開辦農民學校、培養科技帶頭人等形式定期不定期舉辦實用技術、科技文化知識專題培訓,開展現場教學,大力推廣致富帶頭人的成功經驗,提高群眾的生產經營本領,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充分發揮文化活動中心的作用。設立文體活動室,建設文體活動場地,不斷豐富農民群眾的文體生活;充分發揮青年、婦女、民兵等組織的作用,組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藝團隊,創作和表演突出地方特色、融合優秀民族文化、展示黨建成果的文藝節目,使黨的先進文化和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占領農村文化陣地。 充分發揮民事調解中心的作用。發揮活動場所在加強農村平安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組建由村民小組干部、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組成的民事調解中心,建立和完善鄉村矛盾定期排查調處機制,經常了解和掌握村情民意,分析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因素,防范苗頭性問題,著力化解矛盾糾紛,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同時積極推動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和管理工作,加強動態管理,努力提高活動場所的管理水平。(石顯堯 江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