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通訊員 余衛紅 瞿斌 江初) 近日召開的德欽縣委常委會議就全縣開展“四群”教育工作進行專題研究,提出,以“六抓六建”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四群”教育。 抓深入,建立聯系群眾知民情的紐帶機制。嚴格按照州委“八項制度”要求,從2012年開始,用5年時間,每年從縣、鄉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五分之一的干部組成新農村建設工作隊駐村入戶開展幫扶。 抓產業,建立轉變職能幫民富的工作機制。駐村期間,工作組的工作與葡萄和核桃產業推廣任務掛鉤起來,2012年計劃擴種葡萄5000畝,2013年至2015年每年根據實際情況新增葡萄種植面積2000畝。“十二五”期間,每年新增核桃種植面積2萬畝,確保到2015年建成2萬畝優質葡萄基地和20萬畝核桃基地。與新農村建設掛鉤起來,爭取在新農村建設上每個工作組每年都有一個亮點。與農戶脫貧致富掛鉤起來,通過智力扶貧、資金扶貧、技術扶貧等辦法,實現戶均有一名致富能手、有一個增收項目的目標。 抓穩定,建立構建和諧保民安的聯動機制。積極探索群眾工作的新經驗,建立原籍干部負責本地矛盾糾紛調處工作責任機制,由本地籍的處級干部牽頭,組織本地戶籍干部組成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組,推行歸籍負責、歸籍協調、歸籍處理,在保持家鄉和諧、家鄉穩定中展現才能、創先爭優。深入開展“和諧農村365天”創建活動,對村對戶對寺簽訂和諧村組、和諧家庭、和諧寺院責任書,通過細化措施,織密防控網絡,實現“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標。 抓宣傳,建立感恩祖國感恩黨的長效機制。廣泛宣傳中央、省、州、縣相關會議精神,深入開展感恩教育和忠誠教育,不斷鞏固“共同繁榮發展、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從黨員、家長、僧尼、婦女、村干部等五個層面深入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 抓民生,建立為民辦事解民憂的服務機制。深入開展民情大走訪、困難大幫扶、矛盾大排查、實事大辦理活動,用5年時間,實現村組公路、自來水、太陽能、用電、廣播電視、板改瓦全覆蓋。利用各種活動向群眾通報年度財務收支情況、救災發放情況、困難救助情況,確保各項惠民政策如實落實、公平落實、公正落實。下大力氣解決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涉法涉訴等突出問題,加大對特殊群體和特困群眾的幫扶力度,妥善解決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在生活、子女入學、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努力實現廣大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 抓黨建,形成強基固本促基層的保障機制。進一步深化“三建三帶三創”藏區農村基層黨建工程和創先爭優活動,到2015年,“三帶”型黨員、先進村黨總支、村民小組黨支部達到80%,農村有勞動能力的黨員掌握1—2門適用技術,困難黨員戶下降到5%左右。有條件的鄉鎮積極探索實施“一戶一黨員”工程,力爭到2015年,黨員戶占總戶數比例達到80%以上。逐步建立村級活動場所“建、管、用”長效機制,盡快配齊“七有”設備。探索發展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生產服務型、生活服務型集體經濟,到2013年底,全縣60%的村要有集體經濟收入,1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2萬元以上;到2014年底,全縣90%以上的村要有集體經濟收入,30%以上的村達2萬元以上,10%的村達3萬元以上;到2015年底,全縣60%以上的集體經濟收入村達3萬元以上,10%以上的村達5萬元以上,基本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加強黨建帶團建、帶婦建、帶工建工作,筑牢基層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