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云南省委的領導下,省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努力克服資金供應緊張、物價上漲壓力較大、自然災害嚴重等困難,全力以赴保增長、穩物價、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跨越發展邁出新步伐。除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略高于年初目標外,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都已完成,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擴大內需實現新突破 重點項目建設強力推進。59條二級公路基本建成,從今年1月1日起,一次性取消全省10016公里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仁麗鐵路建成通車;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基本建成;金安橋、功果橋電站和鎮雄電廠投產發電;六大煤炭基地、中緬油氣管道及石油煉化基地建設進展順利。 建設資金來源逐步多元化。全年爭取到中央投資402億元,政府投入經濟建設資金700億元;新增信用融資2161億元。 社會消費持續擴大。 “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新開工骨干水源工程41項,新建成35座中小型水庫、45萬件“五小水利”工程,實施51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357萬畝,解決299萬人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完成500個村的村容村貌整治、1500個新農村省級重點村建設,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5.6萬個,節柴改灶12萬戶;實施1.7萬個自然村道路硬化,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6萬公里;獨龍江公路改建工程開工。 農產品生產和供應大幅增加。冬季農業開發面積超過2200萬畝,產值突破180億元。 農業產業化深入推進。新增2億元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統籌整合10億元涉農資金,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14戶,全省農業龍頭企業達2400多戶,實現銷售收入872億元。 產業優化升級取得新成效 傳統產業發展有較大提升。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206億元,煙草產業實現稅利1096億元,能源和冶金工業銷售收入都突破1000億元。煙葉、橡膠、核桃、鮮切花、野生菌產量全國第一。旅游二次創業扎實推進,新增3個5A級景區,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1.67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300億元。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6.3%。 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取得實質性進展。組織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科技項目60項,天然藥物和生物疫苗研發水平以及大型鐵路養護機械、乘用車柴油機技術國內領先,高端數控機床研發制造、自動化物流、煙草柔性制絲設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企業發展活力增強。17戶中央企業與我省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滇央企達到55戶。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2.1%。 產業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62項,研發具有知識產權的重大新產品61個。建成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17個、創新型試點企業154家、創新團隊72個。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440戶,并實現國家重點支持的8個高新技術領域全覆蓋。 社會事業呈現新面貌 教育事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制定和組織實施了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啟動了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新增幼兒園467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高5個百分點。繼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惠及學生400多萬人。 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完善。投入44.63億元,建設鄉鎮衛生院1088個、村衛生室6932個、社區衛生機構249個。以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6%以上,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基層全覆蓋。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通過“貸免扶補”等措施,扶持8.9萬人創業,帶動近30萬人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7.6萬人,扶持失業人員再就業9.4萬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萬人,“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26萬人,新增轉移132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擴大到99個縣市區,1325.7萬人參保;43.5萬被征地農民得到養老保障。城市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農村低保增加30萬人,落實了66萬名80歲以上老年人的高齡津貼。建立了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及時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投入救助資金92.3億元,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提高到36.8%。開工建設30.95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已竣工10.5萬套,發放租賃補貼10萬戶;安排22億元資金,補助30萬戶農民開展危舊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 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發展全面推進。啟動實施2011—2020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十二五”興邊富民工程、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十二五”規劃、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實施1萬個貧困自然村的整村推進和25個貧困鄉的整鄉推進,貧困地區群眾收入持續增加,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防災減災工作得到強化。實施防災應急“三小”工程,救助受災群眾590萬人。 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新提高 生態環境繼續改善。完成營造林1060萬畝,改造中低產林407萬畝,國家和省級公益林全部納入補償補助范圍。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50平方公里。滇池水體惡化的勢頭進一步得到遏制。 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實施116個省級重點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全省規劃建設的248個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項目竣工運行率達81%。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橋頭堡建設起步良好。國家出臺了支持云南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建立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已有23個國家部委與我省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或出臺支持意見,省政府與7家中央金融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工建設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啟動了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 各項改革統籌推進。 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4億美元,增長30.7%;引進省外到位資金1790億元,增長29%。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扎實開展。“三五”依法治省規劃和“五五”普法工作順利完成。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加強群眾工作,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健全了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機制。 思想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扎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 繼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順利完成第五輪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啟動“政務信息島”建設,縣級以上政務服務中心和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全部建成。 民主法治建設得到新加強。《云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