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腌制是川滇地區傳統特色食材加工方式之一,因此,腌制調料也成為市民餐桌不可或缺的內容。配圖 13日,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外通報了2011年4季度調味品監督抽查結果,在抽查的88家企業91個批次產品中,有82家企業的84個批次產品實物質量合格,企業合格率93.2%,實物質量總體批次合格率92.3%。其中,昆明經開區億金味業食品廠、昆明市七家醬菜廠兩家企業的3個批次的產品被認定為不合格產品。 針對調味品的質量狀況,本次監督抽查重點監測了微生物、有害物質污染、食品標簽和呈味核苷酸二鈉等28項指標,涉及昆明、大理、曲靖、玉溪、楚雄、昭通、紅河、臨滄、麗江、德宏等10個州市,重點為云南調味品企業生產的醬油、食醋、醬、味精等,暫不涉及雞精調味料。 抽檢的調味品中,總砷、鉛、鋅等有害物質和微生物指標、防腐劑、有機合成色素含量均在標準要求范圍之內。但也發現醬類產品中超范圍使用甜味劑、味精中摻食鹽太多、醬油中摻水太多、食醋中醋酸含量不足、標簽標識不規范等問題。比如,按照相關規定,加鹽味精中食鹽含量不得超過20%,谷氨酸鈉含量不得小于80%,包裝上必須標注谷氨酸鈉的具體含量,而部分企業為降低成本,加大食鹽的摻入量,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在本次監督抽查中,昆明經開區億金味業食品廠的加鹽味精就因食鹽含量為64.7%,屬嚴重不合格產品。 省質監局已將本次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通報有關部門,并責成各州市質監部門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產品質量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企業的法律責任,嚴禁以罰代刑,罰過放行。對于標簽不規范的企業,責令限期整改。對于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責令立即停止不合格食品品種的生產,立即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不合格產品。下一步,省質監局將繼續對全省調味品產品質量進行跟蹤抽查,加強企業監管,規范調味品行業,提高調味品整體質量水平,對產品質量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將按時復查。 記者 殷雷(昆明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