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月15日,全省共有112個站點出現氣象干旱,其中重旱60個,特旱9個 2011年12月1日- 2012年1月31日降水量(mm) 2012年1月15日- 2012年2月15日降水量(mm) 入春以來,云南“三年連旱”的局面持續加劇,網民對其產生的原因和走勢極其關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和國家氣象中心有關專家昨日表示,云南干旱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前期土壤底墑差,過去3年全省平均降水總共偏少了接近一年的降水量,云南中東部地區更為嚴重;另一方面是由于近期大氣環流異常,暖濕氣流無法抵達云南上空。 國家氣象中心相關專家認為,未來10天,冷空氣勢力偏弱,云南東部以及西北部地區有1-5毫米降水,四川南部、云南中部的氣象干旱區基本沒有降水。 此外,昆明市氣象局專家昨日也從云南干旱的特點、時空分布及成因進行了分析。 劉玲 劉祎 大氣環流異常 3年降水量持續偏少 云南干濕季節分明 幾乎年年有旱 開遠螺螄塘村的甘蔗也已經絕收 王宗林 攝 干旱問題十分復雜,涉及面廣,可分為氣象干旱、農業干旱、水文干旱以及經濟社會干旱等。 昆明市氣象局氣象專家介紹,氣象干旱等級劃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無旱、輕旱、中旱、重旱和特旱。 云南干濕季分明,干旱災害一年四季均可能發生,但干旱發生頻次和危害程度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差異較大,年際差別也大,因此云南幾乎年年有干旱。 云南省年平均降水量為108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在臨滄的西盟,為2453毫米;最小年降水量在大理賓川,為563.9毫米。每年5~10月,為全省大部地區的雨季,降水量約占全年的85%以上,而11~4月為干季,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5%左右。因此,云南旱災出現頻率高、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危害最為嚴重的是冬春連旱和初夏干旱。 (劉玲 劉祎) 旱情 全省平均降水只有3.3毫米 形成云南干旱的具體原因是什么?昆明市氣象局專家介紹,云南地處著名的亞洲季風氣候區,冬半年和夏半年影響云南的氣流是明顯不同的。夏季,云南主要受西南季風的影響,使得該季節季風區降水量偏多;而冬季,云南主要受來自大陸高壓前部的偏東氣流或經過青藏高原南側的西風氣流的影響,導致云南干季降水稀少,氣候干燥。 氣象專家介紹,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31毫米,比歷年同期(37.1毫米)偏少6.1毫米,偏少幅度為16.4%。其中滇中、滇東北、滇西及滇西北的東部大部不到25毫米。降水過程主要出現在1月14日以前。從1月15日以后,除滇東和滇西北的邊緣地區以外,全省大部出現了連續近一個月的晴朗天氣,1月15日~2月15日,全省平均累計降水量3.3毫米。 據綜合氣象干旱指數監測,1月31日,全省僅有30個站點出現氣象干旱,無重旱以上等級。到2月15日,全省共有112個站點出現氣象干旱,其中重旱60個,特旱9個。由于近期仍無明顯降水,氣象干旱將持續發展。 成因 冬春季節是云南季節性干旱期 云南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征,每年冬春季正處于干季,自然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極易發生氣象干旱。可以說,冬春季節本來就是云南的季節性干旱期。 今年入冬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總量偏少。2011年12月~2012年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3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6%,自然降水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干旱發展迅速。 大氣環流異常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大氣環流也出現了異常。氣象專家介紹,冷空氣和西南暖濕氣流的交匯影響是大范圍降水產生的主要環流形式,由于云南位于青藏高原向東延伸部位的低緯高原地區,因此只有位置比較偏南的冷空氣才會對云南造成影響。 今年1月中旬后期以來,盡管影響歐亞中高緯度地區的冷空氣偏強,但由于冷空氣位置比較偏北偏東,東亞中低緯度地區主要為比較平直的西風氣流控制,加上南支波動處于偏弱狀態,不利于暖濕氣流輸送,造成云南處于干暖西風氣流的控制之下,天氣持續晴朗少雨,溫度偏高,導致旱情迅速發展。 3年來降水量持續偏少 從全省看來,3年里全省降水總共偏少了接近半年的降水量。中東部地區就更為嚴重了,從昆明市氣象局收集的數據分析,昆明過去的3年里偏少了接近一年的降水量。 降水偏少幅度最大的時段在2009年的7~11月、2011年5~8月和2010年5~7月。即3年中降水偏少主要是雨季降水偏少,導致了庫塘難以蓄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墑情降低、江河來水量減少甚至斷流、庫塘蓄水量嚴重偏少甚至干涸,生產生活供水嚴重不足,致使云南前期干旱不能得到有效緩解,干旱的不利影響呈累計增長態勢。(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