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繼先——用心描繪最壯麗的事業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2-02-26 21:01:06

祁繼先,民族工作戰線上的一位“老兵”—— 1967年參加工作,1969年參軍,1971年上大學;在民族出版社工作8年,中央民族語文翻譯局工作18年,民族畫報社工作12年。45年寒來暑往,在看似波瀾不驚的職業生涯中,他默默書寫著厚積薄發的輝煌。

回首過去的時光,祁繼先說:“我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共產黨,感謝國家。如果沒有毛主席,沒有共產黨,我這個出生在農奴家庭的孩子,是不可能成為國家正司級干部,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的。我對人生的最大體會是:與人為善,感恩之心,責任意識。”

東旺河谷成長起來的農奴之子

1952年1月,一個結實得如同牛犢般的男嬰在原中甸縣東旺鄉普頂村一間滴水成冰的矮屋里誕生了。云頂寺的活佛給他起名叫慈仁群佩。7年之后,因民主改革而擺脫農奴命運的慈仁群佩進入了鄉里開辦的小學讀書,并從此有了一個漢族名字:祁繼先。

從上學第一天起,祁繼先就開始了住讀的生活。那時,小學離家有十幾公里,祁繼先每次都得從家背上足夠7天吃的糌粑、酥油走到學校。小學畢業后,盡管家里生活貧困,但父母還是讓祁繼先繼續念書。初中在200公里外的縣城,去那里得先徒步翻越兩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再走崎嶇的馬幫道。道上雖然有車可搭,但是為了省錢,祁繼先每次都會選擇用雙腳丈量沿途的每寸土地,而這樣的丈量需要5天時間。

在走路上學的日子里,距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途中可能遇到的猛獸侵襲、暴風雪等。有一年放寒假,祁繼先和十幾個同鄉的伙伴一起回家。在翻越雪山時,天色已晚,大家又累又困,倒在牧場上空無牛羊的棚圈里睡著了。一覺醒來,大家發現,不知何時飄落的雪花已經把棚子埋了一半。天上彤云密布,朔風呼嘯。為了在暴雪來臨前走出雪山埡口,不被困在山里,大家沖進齊胸的雪地里趕路。男孩子走在前面,拿樹枝推雪開路,女孩子則手挽手跟在后面。當十幾個孩子像雪人似的回到家中時,大人們都嚇壞了——萬一遇到雪崩,后果不堪設想!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祁繼先磨礪著,成長著。回憶起那段歲月,祁繼先深有感觸地說:“毛主席說得對——窮則思變。當時大家都有一股積極奮斗的勁兒。”

走進精彩的漢藏語文翻譯世界

1967年,祁繼先回到家鄉當起了民辦教師,兩年后光榮入伍。由于表現出色,他被部隊推薦到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學習漢藏語言文字翻譯。從此,過去只會講藏語卻不認識藏文的祁繼先進入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既枯燥又精彩的翻譯世界。

1975年,祁繼先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民族出版社從事藏文翻譯出版工作。8年后,調入中央民族語文翻譯局。在長達26年的翻譯生涯里,他翻譯過《紅旗》《民族畫報》等雜志,翻譯出版了《列寧選集》《馬列選讀·科學社會主義》等大量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還擔任過全國“兩會”和黨代會的翻譯。

在祁繼先看來,做翻譯工作,既不能為了流暢而改變原文的意思,也不能因為忠實于原文而讓讀者不知所云,而是要讓讀者在流暢的閱讀中,理解自己所讀到的東西。“如果讀者看不懂,那么翻譯效果就等于零。”祁繼先說。

上世紀80年代末,祁繼先負責《馬列選讀·政治經濟學》一書的翻譯。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以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科學,本身讀起來就比較晦澀。作為一名責任翻譯,首要工作就是自己把相關內容吃透,并用符合藏語文邏輯的文字把它準確表達出來,讓普通的藏族讀者看得懂。 對此,祁繼先字斟句酌,不敢有絲毫懈怠。

比如倒裝句,漢語句式是“如果……的話,那么……”,德語則相反,習慣將假設放在后面。在漢譯本的馬恩著作中,譯者依照德語行文習慣,使用了大量將假設后置的句子,這就需要讀者自己去分析理解句子之間的關系。可是在藏文中,假設是不能后置的,否則就說不通。因此,翻譯時需要適當地增減詞匯,調整句式,使全文通順,以便閱讀。這件事看似簡單,卻需要花費不少心血。當這本被祁繼先一個字一個字摳出來的譯著問世時,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介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藏文讀物也就誕生了。

翻譯世界名著,豐富藏族讀者的精神食糧

新世紀之初,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嘹亮地響起。在這樣的歷史機遇面前,怎樣為藏區的發展做點事?祁繼先早有打算。2000年,祁繼先翻譯的藏文版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版。

其實,早在上大學的時候,祁繼先就萌生了翻譯這本著作的念頭,并于上世紀80年代完成了初稿。“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給我們講保爾·柯察金的故事。那時正值數九寒天,北風呼嘯著從破舊的教室門窗吹進來,我們十幾個孩子圍坐在老師周圍,聚精會神地聆聽。盡管保爾、冬妮亞、謝廖沙、朱赫來這些外國名字聽起來如此陌生和不順耳,但一個個凍得發紫的小臉上卻依然泛起了會心的微笑。”言談間,祁繼先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時光。

“青春少年時的我并不明白多少道理,卻真心崇拜英雄。保爾勇敢堅強的意志曾多少次激蕩起我心靈的熱望,鼓起我憧憬未來的風帆。”祁繼先甚至把保爾的處世格言抄在日記本的扉頁上,作為人生的座右銘。他覺得,把保爾·柯察金這一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介紹給藏族讀者,能給他們以積極進取、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精神力量,鼓舞藏族同胞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部以原作為藍本,又活潑地運用了藏族諺語和成語,藝術地再現原作美感的譯著,填補了我國無藏文版外國長篇小說的空白,大獲好評。

譯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付梓后,祁繼先又馬不停蹄地投入了下一部著作的翻譯。這次,他選擇的是英國人詹姆斯·希爾頓的名作《消失的地平線》。

“藏傳佛教中所說的香巴拉,是指天和地之間的一個地方,而非人間具體的某處。”祁繼先認為,香格里拉是香巴拉的變音。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時,正值二戰期間,世界希望和平的環境。他沒有到過藏區,只是聽說有這樣一個類似于世外桃源的美好地方。因此,他所描寫的不是藏傳佛教意義上的香巴拉,而是現實中的藏區。書中提到的雪山、河流、多宗教、多民族,這些特征與迪慶高度吻合。而那座名叫卡拉卡爾的雪山,與梅里雪山主峰的名字——卡瓦格博更是驚人地相似。

2002年,當生活在香格里拉的藏族讀者看到用藏文講述的外國人在自己家鄉的傳奇時,人們沸騰了。時任云南省民委主任格桑頓珠說:“由他翻譯的這部書是對迪慶香格里拉建設的一項有益成果,也是對藏文化的一種豐富和拓展。”

祁繼先有一個夢想:一年翻譯一部著名小說,十年就能翻譯十部。積少成多,最終會成為一項大工程,產生大作用。這個夢想雖然未能實現,他卻頻頻出現在藏語文翻譯研討會這樣的場合,希望能在推動藏語文翻譯水平整體提高方面有所貢獻。

“藏語有衛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區,各地藏語基礎字母的發音各不相同。不同地區的藏族人在一起開會要說漢語,或者靠翻譯。這種分散的狀態,使得各地的廣播、影視、文學作品翻譯水平也參差不齊。如果能夠統一字母的發音,培養一批師資,這個問題是能夠解決的。以前開會的時候,大家都以自己的方言為本位,爭得很厲害。經過不斷切磋,大家都意識到,為了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不能再爭吵了,而是要一起協商,一起做。這種情況很好,我感到很欣慰。”對于藏語文翻譯的未來,祁繼先充滿信心。

55歲的媒體“新兵”,用鏡頭和筆訴說中華民族是一家的鮮活故事

2000年秋天,祁繼先調任民族畫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從翻譯領域轉向新聞領域,從勤耕于書齋到奔波在新聞一線,人到中年,這個轉身不可謂不大。但祁繼先卻感到無比興奮與新鮮,“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又一個美麗新世界在他面前鋪展開來。

進入民族畫報社之初,祁繼先兼任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社長。他不僅帶領全社解決了1000多萬元的遺留債務問題,使出版社輕裝前進,還主持出版了漢、藏、蒙古、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等8種民族文字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畫集、《中國·格薩爾》、《走進西部的探險家》等近400種圖書畫冊。2007年,55歲的祁繼先又扛起相機,成為一名媒體“新兵”。他深入民族地區,策劃并參與了探訪三大民族走廊、紀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民族地區輝煌60年等專題報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在《民族畫報》上連載。

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的噩耗傳來,悲痛之余,祁繼先的第一反應是:“我能為災區做些什么?”想到自己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必須到災區采訪,同時自己出生于藏區,不僅能與災區藏族群眾直接溝通,還能忍受高海拔惡劣的生存環境,58歲的祁繼先主動請纓。

4月15日,祁繼先和同事整裝出發了。站在玉樹震后的廢墟上,哀傷、焦急的情感充滿祁繼先的內心。“喂,同志們,有沒有會翻譯的?有沒有會翻譯的?”當祁繼先爬上結古鎮扎西商場的廢墟時,一位身穿橘紅色消防服的救援隊員正在人群中高喊。祁繼先立馬舉起右手連聲說:“我會!我會!”圍觀的人群給他讓出了一條路。原來,有幾位藏族同胞的伙伴被埋在廢墟中,他們心急如焚,赤手空拳地和消防隊員擠在一起想把人救出來,而這樣的舉動恰恰妨礙了救援工作的開展。經過祁繼先的耐心解釋,那幾位藏族同胞迅速撤離了現場。

在不時襲來的余震中,祁繼先不敢休息片刻。當救援人員與藏族同胞交流遇到障礙時,他是隨叫隨到的翻譯;當目睹每一幕場景時,他是用鏡頭和文字忠實記錄災區情形的記者;當遇到與親人生死兩隔、悲痛欲絕的幸存者時,他是貼心問候并捐錢救濟的好心人。在玉樹的一周時間里,祁繼先寫下了近兩萬字的《親歷玉樹抗震救災》系列報道,報道了玉樹抗震救災的真實情況和感人故事。

長年在民族地區采訪,經常會歷險。在采訪途中,祁繼先曾與晴天突發的泥石流賽跑,也與暴雨引發的山洪擦肩而過,還在牧區摔出嚴重的腿傷。對于這樣的艱難險阻,祁繼先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沒什么可怕的。”而談及他對于新聞工作的認識,他卻突然間用極為莊重的口氣說道:“我認為,要成為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必須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它可以使人變得堅強勇敢,克服一切困難,不懈奮斗。要成為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必須有崇高的新聞操守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善于深入采訪、深度思考。腳板底下出新聞。用腳采訪,用筆和圖片還原,這個聽上去又土又笨的辦法,卻是新聞寫作及攝影的最佳途徑。要成為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必須有寬闊的視野和深厚的學養,記者、編輯要做到讓讀者看到、聽到、聞到,甚至能觸摸到你所采訪的對象的細節和故事。”

如今,身為國家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新聞出版領域)的祁繼先,退休后依然不得清閑。忙碌之余,他給自己勾勒了一個大計劃——重訪三大民族走廊。“費孝通先生提出中國是由幾大板塊組成的,南嶺走廊、藏彝走廊、西北走廊這三大民族走廊是連接這些板塊的紐帶。在這些走廊上,包含著民族遷徙、民族融合的豐富信息,費孝通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其中得到了生動地體現。因此,把這幾條走廊的情況記錄、展示出來,是件反映各民族歷史、促進民族團結的大事。”祁繼先說。如果有可能,他還想逐個探訪我國的五大草原、30多個跨界民族,用鏡頭和筆訴說中華民族是一家、誰也離不開誰的鮮活故事。(牛銳)

責任編輯:鮑江平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京东|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久久er热视频在这里精品| 香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coent|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硬少妇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 久久黄色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龙口护士门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91精品在线国产|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97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