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欽縣立足藏區實際,將創先爭優活動與項目建設、民生改善、集中辦學、生態移民、基層黨建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廣泛深入開展了“云嶺先鋒”工程、科學發展觀教育、“三建三帶三創”,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創業、促進發展上,把精力用在改善民生和服務群眾上。 注重在加快發展中創先爭優,立足德欽長遠發展和當前發展,把貫徹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省委藏區工作會議精神貫穿到深化縣情認識和科學謀劃“十二五”規劃編制中,用“四為之路三縣建設”凝聚共識,鼓舞斗志,全縣確定了 223個“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建設項目,形成了以總體規劃為龍頭、重點專項規劃為支撐、鄉鎮部門規劃為基礎的規劃體系。強化年度經濟社會目標責任考核,全面實行部門工作重心向基層基礎傾斜,向群眾關心的住房難、看病難、讀大學難、增收難等問題傾斜,向服務項目建設、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傾斜,向狠抓工作落實、建設效能機關傾斜為主的“四個傾斜”工作法。香德、德維(塔)二級油路、縣城整治拓展建設、梅里雪山國家公園建設等一批關系德欽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加緊實施,以“人下山、樹上山”為主的生態移民集中連片開發項目順利推進,以“州辦高中、縣辦初中、跨鄉鎮辦小學”為主的集中辦學工程進展順利,奔羊小學和德欽一中于2011年9月實現集中辦學,拖霞小學正開展前期工作,梅里小學已開工。全縣7171名學生享受了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19725人享受農村低保政策,2882人享受了城鎮低保政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88%,新農合參保率達98.59%,創建了120個農家衛生室,農民服務點42個,科技服務站42個,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注重在維護穩定中創先爭優。針對維穩工作呈現的新動態、新特征、新壓力,堅持把創先爭優活動與千名干部進村入戶促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活動結合起來,與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結合起來,與推進法制寺院、和諧寺院、平安寺院結合起來,妥善解決林權改革、征地拆遷、資源利益等領域的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全縣共集中舉辦基層政策宣講會520場次,參會人數達36415人次,發放宣傳資料8311份,走訪農戶1371戶次,走訪寺院和教堂(點)81座次,走訪僧尼546人次,排查化解各種矛盾糾紛101起,簽定和諧村組、和諧寺院、和諧家庭365天責任狀1278份,群眾對當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達到97%。 注重在保護生態中創先爭優。圍繞建設全國藏區生態經濟示范縣的目標,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將產業推廣目標逐級落實到村組和農戶,大力發展葡萄、核桃、白蕓豆和藥材等特色產業。截至目前,全縣規范種植葡萄面積達8824畝,涉及6個鄉鎮20個村委會,種植戶輻射3228戶,20000多人,平均畝產達到3600元,葡萄產業對種植區農戶增收的貢獻率達到了50%,核桃種植面積達10萬畝。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全面完成,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如數兌現,草原生態補償項目正在穩步實施,群眾從保護生態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注重在強基固本中創先爭優。深化“三建三帶三創”藏區基層黨建工程,積極探索和實施“一戶一黨員”工程,全縣42個村委會班子成員黨員率達95.5%,村民小組組長中黨員率達100%,農村“三帶型”黨員達到205名,困難黨員下降到15%,黨組織工作輻射面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全縣162名村“兩委”班子中致富能手達到45名,85%以上的黨員掌握了1至2門適用技術。按照“七有”目標,大力實施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和農村的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全覆蓋工程,先后投入1400多萬元新建、改造和修繕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安排100萬元資金加強社區活動場所建設,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和社會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延伸。(通訊員 余衛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