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的劉玉維。 迪慶日報社黨員開展愛心捐款。 母親的期待 5月18日,迪慶日報社的會議室里,全體黨員正在開展捐款活動,他們為素未謀面的患病姑娘劉玉維獻愛心。當記者采訪了劉玉維一家人的不幸遭遇后,稿件還未刊發,她的病情就牽動著廣大編輯記者的心;3年來,劉玉維的母親張美菊為女兒治病所付出的努力震撼著他們。 病前活潑開朗的劉玉維。 蒼老的母親和拮據的生活 見到今年54歲的張美菊時,記者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位飽受生活和病痛折磨的母親,瘦黃的臉和駝起的脊背與她的實際年齡差距很大,樸素的衣著讓她顯得越發的蒼老,這讓我們無法將她與那些衣著時髦、享受生活的退休中年婦女聯系起來,生活重擔已經讓她失去了快樂和幸福。 當記者來到張美菊家,只見家中裝修簡陋。掉了漆的地板,老舊的沙發,特別是那臺11英寸的老電視在空蕩蕩的客廳里格外顯眼。 幾年來,一次次的不幸遭遇讓這個普通的家庭和這個普通的婦女收獲著親情和友情,也讓這個家庭飽受煎熬。 張美菊向順源酒店經理陳光芬表達感激之情。 幸福家庭連遭厄運襲擊 2008年退休前,張美菊是香格里拉縣檢察院的一名干部。丈夫劉文全原來在州外貿公司上班,家里有兩個女兒,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秀,當時雖說家里不算富裕,可日子還算過得踏實。1999年,丈夫因企業改制下崗后,與親戚合伙買了一輛旅游車開始跑旅游。 “天有不測風云”。 2001年9月的一天,在香格里拉至麗江的途中,劉文全不幸發生車禍,旅游車報廢,造成乘客不同程度受傷,自己也受重創造成四級傷殘。由于車輛沒上保險,家里沒拿到一分賠償金。為了治療和賠償損失,夫妻倆幾乎拿出了所有積蓄,從此,劉文全就只能在家里療養。家中 “大梁” 的轟然倒塌,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擔都壓到了張美菊身上。 “當時我就用每個月3000多元錢的退休工資來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雖然辛苦點但我還能堅持。”張美菊說。 2005年,張美菊的大女兒劉玉維從北京物資學院畢業后,留在了北京打工。隨著大女兒畢業,家里境況也好了許多。2009年剛從咸寧學院畢業的小女兒提出多讀點書的想法,征得家里同意后,于同年9月順利考進了華中師大的公費研究生。然而此時,厄運再一次襲擊了這個原本就很不幸的家庭。2009年10月,遠在北京打工的劉玉維患上了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網狀細胞瘤)。噩耗猶如晴天霹靂,讓張美菊感到陣陣眩暈。 劉玉維患病后,家人在北京租了間小房子照顧她,并先后把她送到北京幾家實力較強的醫院輾轉治療,卻一直沒有好轉的跡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昂的醫藥費和北京城里的生活費用讓夫妻倆心力憔悴,無比茫然。從劉玉維生病到現在,他們家已經花費了100多萬元的醫療費,家中沒有一分積蓄。 人間自有真情在。劉玉維生病后,親戚、朋友們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去年以來,州人民政府、州政法委、州民政局、州總工會、州財政局、州森林公安局、州工商聯,香格里拉縣政府、檢察院、公安局、民政局、宣傳部、政法委、婦聯、財政局、森林公安局和潤澤律師事務所、順源酒店等單位和部門都伸出援手。截至目前,先后共收到愛心捐款59000多元,為她家解了一些燃眉之急。 從生病到今年3月,劉玉維已經做了50多次化療和放療,進行了一次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病床上的她已經與病前面目全非。期間,又用她妹妹捐獻的干細胞進行了兩次異體造血干細胞微移植手術。據了解,接下來治療中,劉玉維還要進行兩次異體造血干細胞微移植手術和多次的放療、化療。而僅一次異體造血干細胞微移植手術就需要9萬多元。 面對女兒治療過程中高昂的醫藥費,這個不幸的家庭在艱難中掙扎著,有時候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為繼。為了女兒,張美菊還把自己醫保卡里僅有的幾千塊錢兌換成現金…… 張美菊告訴記者,自丈夫車禍傷殘后,由于生活壓力過大,她患上了精神焦慮癥,變得很健忘。2005年和2009年先后兩次發病,但苦于生活拮據,一直沒有得到全面的治療。 母親的心愿遙遙無期 張美菊在談到女兒目前身體狀況時,她聲音有些哽咽,淚水在眼眶里打轉。長期的放療和化療已使得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兒身體走形、精神憔悴、極度虛弱,在每次化療和放療后幾乎吃不下飯,說不了話。29歲,正是年輕人為了理想拼搏奮斗,尋找幸福的年紀,有很多夢想可以去實現。然而,在這個最美好的年紀里,劉玉維卻只能每天躺在病床上與病魔作殊死抗爭。 每當想起被病魔折磨得失去青春色彩的女兒,張美菊的心被命運無情地撕成碎片。“我希望我的女兒可以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擁有美好的愛情。”她哽咽著說。 “現在每過一天,我感覺就像過了50年。為了女兒,再怎么苦、再怎么累我也要堅持住。”這位普通的母親正在用她的堅強為女兒托起一片藍天,無論多苦多難,她都沒有停下為女兒治病籌錢的艱難步伐。她渴望著,有一天她能看到女兒和從前一樣活蹦亂跳地回到家里,溫順地依偎在她的身邊。(和泰君 王瑄怡) 倡議書 社會各界朋友和愛心人士: 健康和快樂是人生的幸福之源。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健康和快樂,命運總是讓一些人飽受病痛的折磨,他們會因此遠離健康,失去快樂。 當我們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候;當我們步入婚姻殿堂,享受幸福人生的時候;當我們朋友相聚,舉杯暢飲的時候……也許你沒想到,在我們身邊,有一位正值花季的姑娘,正與無情的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網狀細胞瘤)作殊死抗爭!她就是今年29歲的香格里拉姑娘劉玉維。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09年10月,大學畢業在北京打工的劉玉維不幸患上了霍奇金淋巴瘤。之后的年月里,她先后在北京幾家醫院治療,卻沒有明顯好轉。截至目前,治療費已達100多萬元,還需要進行幾次異體造血干細胞微移植手術和放療化療。僅一次異體造血干細胞微移植手術就需要9萬多元,巨額的醫療費用使這個家庭蒙上了厚重的陰影。劉玉維患上頑疾后,她的父母劉文全(四級傷殘)和張美菊兩位老人萬般痛苦,他們為女兒治病到處籌款操碎了心,承受了極大的身心壓力。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當前,在我們的身邊涌現了許多雷鋒式的人物: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的語文教師張麗莉,為救學生而受重傷的事跡感動著無數的人,她被稱為最美女教師。因營救落水少年而壯烈犧牲,年僅31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副營職參謀沈星等等。他們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人性光輝,弘揚見義勇為大義,激發強大的道德力量。我們的社會閃耀著友愛的光芒,傳遞著人性的溫暖。 中華民族素有積德行善、濟貧扶危的傳統美德。也許您與她素不相識,也許您與她素未謀面,但我們始終堅信,大愛無疆。病魔可以奪去生命的健康,但磨滅不了人間真情。今天,我們倡議,大家奉獻一份真情溫暖、傳遞一份生命熱度,向劉玉維伸出友愛和援助之手,用愛心傳遞一份溫暖,點燃她生命的燈火;用眾人拾柴的行動匯聚一份強大的力量,幫助她戰勝病魔,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伸出援手,她就會多一份康復的希望。 朋友們,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幫助劉玉維早日告別病榻,與我們一起共享健康生活、人間幸福! 正與病魔抗爭的劉玉維及家人衷心感謝您的關愛與無私捐助。 捐款可直接匯入:富滇銀行 62230829004757633 張美菊,電話:13988765388。 迪慶日報編輯部聯系電話:8223550 迪慶日報編輯部 2012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