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實施“科技興維”戰略紀實 近年來,維西縣委、縣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實施“科技興維”戰略,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維西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星光照亮致富路 去年11月,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的永春鄉拖枝村共產黨員楊文亮被認定為云南省農村科技輔導員。在他的帶動下,拖枝村中藥材基地建設突飛猛進,中藥材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學科學、用科學;勤動手、快致富。”是楊文亮的“致富經”。 楊文亮的“致富經”正是近年來維西縣委、縣政府實施“科技興維”戰略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三農’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則是勞動者素質問題。培養造就千千萬萬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和核心。”維西縣農牧和科技局負責人說。 科技星光照亮致富路,近年來,維西縣在實施云南邊疆“解五難”(學科技難)惠民工程中,選派了82名科技輔導員和10名科技特派員,并建立了科技示范村10個、示范點11個、科技示范戶144戶,建立了82個村級科技活動室,為79個村委會、3個社區征訂了《云南科技報》、《農村實用技術》,為全縣村級科技活動配套了《農業技術100問》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庫》叢書等圖書14248冊,科普光碟1000盒,建立完善了縣、鄉、村三級科普宣傳欄93塊,為科技示范戶(村)及科技輔導員解決了一定經費。 “五指握成拳”加快科技普及步伐。去年以來,維西縣整合農牧和科技、人社局、扶貧辦、共青團維西縣委、婦聯等部門資源,組織開展了“維西縣萬人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從農牧科技、水務、林業等相關部門抽調優秀專家,結合各村的產業發展特點,以村為單位,采取專家講授、農民提問、現場解答、發放實用技術教材等培訓方式開展了科學種植、養殖和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及動物疫病防治方面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訓79期,參訓群眾達12148人次,進一步增強了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意識。 “銀發工程”助推科技進步。維西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老年科技工作者發揮余熱,推進“銀發工程”,加大科技普及工作力度。縣老科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老科技專家開展 “萬名科技專家講科普”活動。老年科技工作者走進社區、農村、機關、學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廣大群眾傳授科技知識,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據統計,去年以來,維西縣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舉辦科普講座31場,聽眾達3608人。 技術進步促跨越 日前,維西縣康邦美味綠色資源開發公司獲得多份來自國內大企業集團的訂單,國內著名的澳優等集團公司向康邦公司訂購價值100多萬元的核桃油系列產品,康邦公司系列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康邦公司實現了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根本轉變,產生這一根本轉變的動力來自康邦公司的技術創新。截至目前,康邦公司獲得6項國家專利。 像康邦公司一樣,維西縣碧羅雪山生物資源開發公司、宏達公司等企業依靠科技進步走上了持續發展的道路。 據了解,“十一五”以來,維西縣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先后申報了《云南藏區有機蜂產品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開發》、《民族特需商品加工改(擴)建及生產》、《維西縣萬畝羊肚菌野外擴繁示范及其產品開發》《維西縣核桃有機產品開發與示范》《引進先進精制核桃油生產技術消化創新》《維西縣12萬畝野生核桃有機產業化開發》《云南邊疆解“五難”(學科技難)惠民工程》《中藥材飲片加工及基地建設》《白芨規范化種植及基地建設》等項目,到位資金1350多萬元。通過努力,目前,維西縣企業研發新產品8個,并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和LSO9001∶2000的質量認證,獲得國家專利6項。 技術進步不僅推動了企業發展,而且迅速帶動了維西縣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我在宏達公司有兩份收入,一份是每年從公司里拿到每畝800元的耕地轉讓金,另一份是從公司里拿到每天80元的工時費。”拖枝村營盤村民小組納西族農民老和高興地說:“如今,我有了穩定的收入,不用再為藥材賣不出去發愁了。”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維西縣以核桃、中藥材、中華蜂為重點的生物產業原材料基地快速發展。據統計,目前維西縣中藥材基地已達3.9萬畝,核桃基地已達33萬畝,新增中華蜂養殖12000箱。2011年末,維西縣生物產業產值突破6個億。在特色農業的帶動下,維西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