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縣更名慶典10周年系列報道之三 富民產業——葡萄。(石顯堯 攝) 6月的香格里拉,一派生機盎然。全縣文化、旅游百舸爭流,工業、農業跨步向前,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行業快速發展。 更名10年間,香格里拉縣乘著品牌的翅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10年來,香格里拉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01年的43293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59.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066元增長到407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7721萬元增長到18.36億元。全縣呈現出經濟快速增長、民生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一個綠色、人文、和諧、富強的香格里拉展現在世人面前。 立足優勢培育支柱產業 產業是支撐一方經濟的脊梁。近年來,香格里拉縣圍繞建設“全國藏區第一強縣”目標,依托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四輪驅動,實施“綠色經濟、人才優先、投資拉動、品牌支撐”戰略,提出了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創造特色,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思路,發揮資源優勢,培育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具有香格里拉特色的發展路子。 立足于香格里拉這一世界級品牌,香格里拉縣委、縣政府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加快培育和建設,通過實施“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參與、企業運作”的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模式,形成多部門共同培育建設旅游支柱產業的良好局面。通過招商引資改善旅游接待能力,著力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在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斥巨資打造了虎跳峽、松贊林寺、碧塔海、屬都湖、獨克宗古城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區,旅游業成為香格里拉縣龍頭產業,產業鏈越拉越長。2002年更名首年,全縣旅游企業有162家,縣城有接待床位9422個,共接待中外游客12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8829萬元;而到2011年,縣城酒店林立,全縣共接待海內外旅客613.2萬人次,實現旅游產值58.12億元,其中旅游門票(松贊林寺、石卡雪山、藏民家訪)收入達9780萬元,香格里拉縣成為全國八大黃金旅游熱線之一。 以特色為立足之本,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充分利用資源和區位優勢,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重點發展青稞、無公害蔬菜、馬鈴薯、高原油菜、蠶桑、烤煙和特色畜禽品種野豬、尼西雞、藏香豬、牦牛等產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畜牧業產值增長迅速,優勢產業逐步向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邁進。在地域分布上,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野生食用菌加工、畜禽產品加工、白酒釀造、菜籽油加工、藏藥等產業;以洛吉鄉和虎跳峽鎮為主的野豬飼養業,以尼西鄉湯堆村為中心的尼西雞養殖基地,以上江鄉為主的中藥材種植業,以高原壩區為主的東方百合種球及秋季切花球根花卉業,以金沙江沿線為主的蠶桑產業帶,以金沙江沿線和河谷地帶為主的核桃種植業,蠶桑、藥材、無公害蔬菜、馬鈴薯、高原春油菜等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穩步增加,產值增長較快,牦牛、尼西雞、野豬等特種畜禽養殖基地有了較快發展,全縣生物產業形成了以畜產品、蔬菜、生物藥、油料作物、花卉、蠶桑、白酒釀造為主導產業的格局。到2011年底,全縣青稞、蠶桑、油菜、烤煙、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達47085畝、15770畝、16065畝、4230畝、31665畝。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到2011年底,全縣大小牲畜存出欄分別達43.99萬頭(只)和17.12萬頭(只),實現畜牧業產值1.64億元。 2011年生物產業綜合產值達8.14億元,生物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稅收981萬元。當前從事生物產業的主要企業有香格里拉藏龍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中甸野生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等5戶省級龍頭企業;香格里拉縣蠶絲繭有限公司、香格里拉縣康美乳業有限公司等4戶州級龍頭企業和綠源特種養殖開發服務中心、云南格桑花卉有限公司、香格里拉縣康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 2011年,該縣生物企業藏龍公司的藏龍牌牦牛肉干、圣寶公司的久恩牌松茸、藏神公司的卡瓦格博牌藏藥、野生公司的雅波牌松茸、康生公司的吉塘牌青稞酒獲得云南省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稱號。生物產業成為該縣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財政增長的中堅力量。 科學有序培育發展水電產業,開創水能資源開發新局面。香格里拉縣位于青藏高原東南橫斷山脈,地勢北高南低,三面被金沙江環繞。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水能資源,境內大小河流244條,其中多年平均流量3.4-43.7立方米/秒的一級支流13條,總長545公里,流域面積8065.9平方公里。縣域內中小河流的水能理論蘊藏量達692萬千瓦,可開發理論蘊藏量達209.84萬千瓦。目前,建有水庫2座,水利化程度為50%。 傾力打造工業片區 “十二五”以來,香格里拉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云南省把該縣列為工業強縣試點縣的契機,依托旅游、礦產、水電和生物四大支柱產業,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按照香格里拉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和布局,重點抓好格咱有色金屬片區,香格里拉松茸農林產業片區,香格里拉特色食品、藥品、旅游商品加工片區項目建設,工業經濟迅速發展。 到2011年底,全縣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50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戶;縣級工業總產值達11.16億元,工業增加值達5.02億元。 工業園區(片區)建設有序推進。根據全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優化工業布局的有關精神,及時組建香格里拉工業園區格咱有色金屬片區管委會,完成了格咱有色金屬片區《總規》等前期工作。按照集群發展、集聚發展、集約發展的方針,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編制完成了《香格里拉縣工業強縣規劃綱要》、《香格里拉縣“十二五”新型工業化發展規劃》。 位于香格里拉縣康珠大道五鳳山旁的香格里拉松茸農林產業片區(園區),占地面積300畝。目前,已有5家企業入駐園區。企業的產品遠銷國內外,香格里拉原產地松茸品牌響譽國內外,實現了創匯收入。 香格里拉縣特色食品藥品旅游產品加工片區總建設用地規劃5000畝:工業用地78.8公頃、物流倉儲用地5.55公頃、綠地44.84公頃,項目建設總投資35億元。“十二五”期間,將把園區打造成集旅游和食品、藥品、旅游商品加工為一體,引進或培育發展100戶中小型企業。 香格里拉工業園區格咱有色金屬片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金屬礦產銅資源儲量居云南省首位,轄區內礦點、礦化點分布廣,現已探明銅、鐵、金、鉬、鎢、鉛、鋅、銻等25個礦種,323個礦點,其中銅的探明資源儲量為600萬噸以上,遠景儲量可達1000萬噸。規劃把片區建設成為銅為主,集采、選、冶、深加工為一體的西南重要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到“十二五”末,完成100億元工業產值。 跨越發展正當時 2002年,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香格里拉品牌從虛擬走向現實,乘著品牌的翅膀,香格里拉縣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10年后,這一品牌成為擁有600億元價值的世界品牌。 香格里拉品牌的落戶是機遇也是挑戰。更名10年來,歷屆黨委政府領導班子積極探索,提出了“圍繞建設全國藏區第一強縣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民族團結為保障,以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軸心區建設為載體,堅持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共享發展、和諧發展,堅持‘生態立縣、農業穩縣、工業強縣、旅游興縣、和諧安縣’戰略,緊抓發展、穩定、民生三件大事,依托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四輪驅動,實施‘綠色經濟、人才優先、投資拉動、品牌支撐’戰略,解放思想創先進、開拓創新重品質、真抓實干下力氣,全力構建綠色人文和諧富強香格里拉”的發展思路和舉措,有效推進香格里拉縣經濟社會大發展。 政通人和,百業俱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香格里拉縣委、縣政府信心百倍地帶領各族群眾搶抓機遇,破解難題,加快發展,在建設“和諧富強香格里拉”的征途上揚帆起航!(余麗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