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開展禁毒宣傳活動。 近年來,隨著全州改革開放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和“香格里拉”品牌在國內外不斷升溫,到迪慶投資開發、經商,旅游的人員逐年增多。日益劇增的人、財、物大流動,給迪慶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也給我州戒吸禁毒工作任務日益加重,但我州戒毒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州禁毒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全州所面臨的毒情形勢,提出全州禁毒工作的總體思路,并認真按照省禁毒委的工作部署,積極開展戒毒工作,使社區戒毒(康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領導靠前指揮,深入調查研究 各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州禁毒委主任等各級領導多次親臨社區戒毒(康復)場所進行調研,提出建設性、前瞻性指導意見,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意見,統一思想認識,共同探討分析社區戒毒(康復)工作面臨的有利條件和存在問題,為此項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思想和組織支撐。 加強輿論宣傳,深入思想發動 按照“宣傳引導,措施跟進”的工作思路,以《禁毒法》宣傳為載體,在全州范圍內大力組織開展了社區戒毒(康復)宣傳活動。州禁毒委對社區戒毒(康復)試點工作進行具體安排部署,從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到居民小組長層層召開了專題會議,印發社區戒毒(康復)宣傳資料,通過全方位、多角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活動,形成了濃厚的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氛圍,禁毒委成員單位和廣大群眾對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有了正確的認識,明確了各自職責任務,有效增強了參與此項工作的積極性。 合理確定試點,精心搭建平臺 為了使試點工作更好地為今后的全面推進提供經驗,我州禁毒部門把吸毒人員分布較為集中的建塘鎮作為社區戒毒(康復)試點,將掌握的建塘鎮在冊吸毒人員中符合社區戒毒(康復)條件的人員,全部納入到社區戒毒(康復)范圍。鑒于社區戒毒工作量大面寬,涉及部門多,而且在我州尚處于探索階段,在充分借鑒吸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探索確立了以社區為依托、社會力量參與的組織模式。在工作力量上,由社區專職人員負責,社區民警、社區醫生、社區工作者、禁毒志愿者與戒毒人員的家屬或監護人及其所在單位的代表共同參與;在工作職能上,明確公安、財政、司法、衛生、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宣傳等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初步形成職能明確、配合密切的工作機制,保證了試點工作的穩步推進。 突出人文關懷、實現持續發展 社區戒毒(康復)是通過社會整體之力來確保吸毒者重新過上一種有尊嚴、有價值的生活,是在法制軌道內實施的一種人性化制度設計和秩序構建,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切實體現。在遵循法制的基礎上,州禁毒委施以人性化關懷和幫助,強化其內在激勵,引導戒毒對象安心、主動接受社區戒毒(康復),幫助戒毒對象更好地融入社會。工作中,州禁毒委確定了“以點帶面、漸次推進”的總體思路。明確各鄉鎮為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的主管部門,組建了專門工作隊伍,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禁毒委組織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履行法定職責,鄉鎮、社區負責實施,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社區戒毒(康復)工作體系。同時,強化幫教措施,成立幫教小組,抽調禁毒志愿者,采取以“包對象、包宣傳、包思想、包尿檢、包建檔”為主要內容的“五包”責任制,切實提供一對一、多對一的幫教服務和人性化綜合管理。工作中,我們創新思路,勇于實踐,堅持街辦負責、社區依托、公安監管、志愿者參與、醫院治療、家庭配合的“六方聯動”幫教模式。 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方法 我州維西縣根據社區戒毒(康復)人員農民占多數的實際,采取“10+20+30”工作方法,對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進行管控,即:每10天對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進行一次訪談,主要是采取電話訪談或面談的形式,了解戒毒(康復)人員的表現,讓他們感到社區戒毒工作站的關心;每20天要求社區戒毒(康復)人員主動向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報告一次近期活動情況,準確掌握對他們的實際情況;每30天組織戒毒(康復)人員進行一次尿檢,以檢驗戒毒(康復)成效。維西縣在抓社區戒毒(康復)工作,始終做到職責明晰、任務落實、定期調度、嚴格獎懲,不斷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研究對策,使社區禁毒和社會康復工作各項機制不斷得到改進和完善,工作得到有序開展。(和晨琴 和泰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