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德欽縣雨崩村海拔3800多米的雪山上,一群工人正在加緊往山上運送水泥電線桿。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每天都有上百人從各地慕名前來雨崩觀光旅游。然而,由于雨崩地處大山峽谷地帶,交通條件極為不便。長期以來,村民們主要靠人背馬馱運送物資,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電力不足更是雨崩村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雨崩村記者看到,在河溝邊架著很多個小型水力發電機,村里微弱的電就是從這里輸往各家各戶的。據介紹,這些小型水力發電機基本上可以滿足家庭照明等需求,但無法帶動較大的電器設備,村里磨面還要靠水磨等原始工具來完成。 在村里的酒店里,燈光微弱,忽暗忽明,沒有電視,給游客的生活帶來不便。 欣喜的是,這一狀況正在被改寫。 在前往雨崩途中,拖拉機的馬達聲從遠處傳來,馬幫隊長要求大家下馬讓路,說有拖拉機下來了。不一會兒,狹窄的馬路上兩三輛外形有些奇怪的拖拉機迎面駛下坡來。 馬路上怎么能行駛拖拉機?行人們都感到納悶。原來,這是為了把電網架進雨崩村,方便輸電線路水泥電桿的運送和架設,當地群眾因地制宜根據馬路的寬度改裝而成的新式拖拉機,一棵棵水泥電線桿滿載著村民的希望正被運往雨崩村。 一堆堆電線桿,一串串機器聲,承載著雨崩人民的無限希望,我們也相信,雨崩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和泰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