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升平鎮清真寺附近,有一幢融合了藏族、納西族和白族民居元素的百年老宅。近日,記者來到這里,穿過老宅的過道進入室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傳統的藏式神龕,隔壁房間的墻上貼著伊斯蘭教歷表,掛著裝裱起來的“主圣護佑”四個隸書漢字,那是伊斯蘭教中“真主保佑平安”的意思。 這個家的男主人叫李忠義。今年59歲。他告訴記者,他的爺爺是藏族,奶奶是回族,到他女兒結婚后,這個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相結合的家庭已經延續第四代了。 每天早起,信仰藏傳佛教的母親和妻子必定按藏族習俗燒香、點燃酥油燈。但在日常飲食中,李家則尊重祖輩傳承下來的回族習俗。 李忠義曾是德欽縣城鎮中學的校長,他有三個名字:作為回族李家的繼承人,他叫李忠義;升平鎮老街的鄰里們叫他和平——他出生的那年,德欽和平解放,藏族的爺爺給他取了這個名字;洛桑永平,則是父親按藏族的風俗請活佛給他取的名字。 “我的爺爺是藏族,奶奶是回族,他們感情非常好。”說起爺爺奶奶獨特而動人的愛情故事,李忠義打開了話匣子。“兩個不同宗教的年輕人為了愛接受了對方的信仰。”李忠義說,爺爺奶奶原本在西藏落腳,當銀匠的爺爺憑借一手巧工有了立足之地,奶奶也因回民飲食的好手藝贏得了青睞。但因老家的親人思念二人,不斷來信,最終爺爺奶奶回到了升平鎮,買地建房,從此李家在此居住至今。“爺爺為了奶奶改成了回族的生活習慣,奶奶也不反對爺爺燒香拜佛,家族和睦之風從那時就形成了。”直到去年李忠義的小女兒結婚,回、藏結合的婚姻在這個家庭已經延續了四代,但他的姐夫和兩個妹夫分別是漢族、白族和納西族。李忠義說,在德欽,民族的多樣必然使文化呈現多元性,人們理解和尊重這種做法,不同信仰的人們互相尊重,才會更加和諧、包容。“我覺得宗教都有共通的地方——教人為善,我們以這樣的生活感到滿足、幸福。”和諧的幸福不僅存在李忠義家。在離縣城70公里外的燕門鄉茨中村,幾百年前,藏傳佛教順著茶馬古道傳到這里,而西方的傳教士們帶來的圣經和葡萄籽也沿著古道順江而下。如今,這里一個家庭信仰不同宗教的情況比比皆是,但大家依然和睦相處。茨中天主教堂神父姚飛告訴記者,茨中村居住著藏族、納西族、傈僳族等多個民族,有600余人信仰天主教,占該村人口的60%,另一部分人信奉藏傳佛教。“但在這里,不管是哪個宗教的節慶,全村人都會一起過,每當村民家遇到婚喪嫁娶等大事,大家也會去幫忙。”返程的途中,夕陽的余輝灑下,遠處的梅里雪山在晚霞的映襯下格外美麗,她以不變的巍峨見證著這里的人們一代又一代幸福的生活。(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