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青山環抱的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滿村,一幢幢嶄新漂亮的藏族民居坐落山間,平整的水泥路修到各家各戶屋前,讓人一走進村中就感受到藏族村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香格里拉縣通過“一村一品”的區域化發展,江邊河谷地區的葡萄、核桃、蠶桑、蔬菜、紅豆杉,高原壩區的馬鈴薯、高原油菜、反季蔬菜、青稞和球根花卉,山區半山區的藥材、白蕓豆等農業產業,繪成了一幅多彩的畫卷。 50多歲的藏族漢子七林頓珠正在他的養殖場里忙活,成百上千只尼西雞正在樹叢中覓食。他說:“這個養殖場是在政府扶持下建起來的,現在養殖場存欄的尼西雞有1.8萬多只,每年有40多萬元的毛收入。附近好多村民都到我這里買小雞回去養,少的幾十只,多的上千只,幾乎家家都靠尼西雞增加了收入?!?/p> “全靠黨的民族政策好,上級部門一直對我們藏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發展非常重視和關心。這些年,我們農民不但不用交稅費,每年國家還在我們的‘一折通’上給補貼、為牲畜上保險,我們村在各種項目的扶持下,公路通到了村,拉農副產品出去賣方便多了;實施了‘板改瓦’,通水、通電、安裝太陽能,生活條件也比以前好了;小娃娃全部集中到鄉里上小學,全部費用都由政府包了?!睖珴M村委會主任此里定主滔滔不絕地說起村里的新變化,“最重要的是,政府扶持我們發展起了致富產業,尼西雞、黑山羊、反季蔬菜、黑土陶,樣樣都找得著錢,有了穩定的增收路子,我們藏族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全免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覆蓋全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更多農村人口喝上了安全潔凈水;互聯網進村了,邊遠地區農村出行方便了;電燈亮了、電話通了、廣播電視頻道多了……村民扎西說:“這些年我們農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黨的政策真好,好日子還在后頭呢!”(李銀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