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記者 馬建軍) 近年來,我州緊緊圍繞“文化興州”戰略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九次、州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搶抓機遇,順勢而謀,努力創新,將舉全力抓好各項文化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大投入,全面加強全州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圍繞“打基礎、?;?、強基層、建機制”的思路,著力健全改善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提高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能力,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充分發揮公共文化對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構建核心價值體系、共創精神家園的作用。在進一步實施好村級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文化惠民示范村、公共數字文化惠民、文化流動服務網絡建設和農家書屋建設等基礎性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礎上,舉全力抓好州、縣、鄉三級文化設施建設,城市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完善面向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全面加強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傳承與利用工作。結合加快推進國家級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點和生產性保護基地建設,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館;加強對國家級、省級、州級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管理工作,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傳承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項目;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展示力度,推進文化遺產教育與國民教育緊密結合,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和知識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農村廣場、進城市社區,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進一步建立健全州、縣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建設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平臺,編制迪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圖集,全面加強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傳承與利用工作。 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和征集工作。以爭取《云南迪慶藏區文物保護五年規劃》項目為抓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加強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搶救、維修、保護和管理;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建設,開展古村落調查與保護,加大區域內文物的征集力度,確保區域內文物不流失;加強基本建設中的考古和文物調勘、保護;完善國有博物館體系,鼓勵和支持民辦博物館,開展博物館聯動體系建設試點;切實加強古籍保護,加快推進全州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建立州級珍貴古籍名錄,命名州級古籍文獻保護單位;公布一批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做好文物“四有”工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使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建立起具有迪慶特色的文物古跡名錄和保護體系,使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狀況有明顯改善,進一步增強文物事業對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大力繁榮文化藝術創作生產。堅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大力實施文化藝術精品工程,重點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突出打造香格里拉、茶馬古道、歡樂香巴拉、維西闊時節、德欽弦子節等文化品牌,辦好每年的新歌新舞展演、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等重大活動。加大對重點作品創作生產的扶持和優秀作品的獎勵力度,著力打造一批舞臺藝術精品?。ü潱┠俊4罅χС趾凸膭钪軆韧馕乃嚾瞬艅撟魅〔牡蠎c。加強州、縣級專業文藝團(隊)建設,支持創作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精品?。ü潱┠俊=佬g攝影收藏和捐贈獎勵制度。開展主題性美術攝影創作和展覽,推出一批優秀作品。實施優秀文藝作品普及和推廣計劃,擴大優秀藝術作品影響力,大力開展文化藝術職業教育。 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新的文化品牌。充分依托迪慶多樣性文化資源優勢,在進一步認真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傾力打造以建塘鎮為中心的藏族文化圈、以維西葉枝為中心的傈僳族文化圈、以梅里雪山為中心的神山文化圈、以塔城為中心的多樣性文化圈等香格里拉文化圈,形成新的文化品牌、文化亮點。 進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在資源上做文章,在載體上尋突破,在機制上求創新,尋找文化旅游有機結合點,力求突破文化產業發展瓶頸,使文化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使文化事業和產業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產業發展、事業繁榮的目標。 進一步加強文化職能部門自身建設。逐步爭取增加文化機構和編制,以滿足文化事業產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堅持“保證數量、注重質量、加強培訓、適度引進”的文化人才培養政策,結合貫徹落實中宣部等6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快建立一批熱心文化事業、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具有活力的文化人才隊伍;加大文化骨干力量和拔尖人才的培養力度,重點培養文化藝術專業人才、綜合管理人才、產業經營人才;制定實施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完善機構編制、學習培訓、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服務基層;加強職業道德和作風建設,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典范,努力成為優秀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為加快迪慶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