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金星村李大媽家的院子里,10多位村民正忙著用撕包谷機把包谷殼脫去后晾曬。小山一樣的包谷堆很快被加工成一大片金色的糧毯。大家勞作間的話題從電視到鄰村、從包產到戶前到黨的十八大,句句話都洋溢著對幸福生活的回望與憧憬。 “農村活路不苦了,機械化讓我們生活很輕松。”村民們說起這個話題總有很多贊嘆。 據村民介紹,隨著農機購置補貼等惠民政策的實施,大多數村民購置了農機,解放了生產力,也提高了生產效益。粉碎機、切草機、打麥機、包谷脫粒機、旋耕機等機械走進了多數農家。 “就拿撕包谷來說吧,過去白天掰包谷,晚上要用手一包一包地撕,無趣不說,辛苦得手痛背痛的,很害怕農忙。現在有了機器,大家相互幫忙,說說笑笑間就做完好多活路,農忙和農閑的區別不大,活路輕松了。”村民老程說。 糧食豐收了,生活富裕了,大家在一起勞作時的話題很多是如何科學發展養殖業,每年哪家出售的生豬和土雞最多等等。在輕松的勞動中,村民還有很多關于種田和養殖的計劃,他們在勤勞中收獲著幸福與甘甜。 (記者 程志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