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縣三壩鄉安南村地處二半山區,是三壩鄉較大的村落,有上下兩個自然村,多種民族和諧相處。過去,該村農民的生產工具與附近的村落一樣都比較落后,農民耕地一直沿用二牛抬杠、一人犁地的傳統耕作方式,既費力費時,又耕得不大勻稱,影響了種植業發展;農民搬運農作物及貨物時也主要依靠騾馬及牦牛等傳統交通運輸工具。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以及傳統的生產理念,嚴重制約了農業農村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及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的深入落實,安南村民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收入有了顯著提高,村民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了,村民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據悉,多年來,安南村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機會,家家戶戶買了旋耕機、拖拉機、小四輪車等農用機械。同時,以政府補貼及村民投工投勞的方式,先后在田間地頭修起了農用車簡易車道。 村民達瓦說:“以前,我們村的耕地都是用耕牛來耕,一天下來,最好的一對耕牛也只能耕1畝多地。托運谷物、往田地施肥時,主要依靠騾馬,一趟下來也只能托運150斤左右,并且跑不了多少趟。平時,村民們還要花很多時間來飼養這些耕牛和騾馬。現在,村里有旋耕機、打麥機等,機械化成為解放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民增收的好幫手。” 有了機械化的依托,安南村民可以從過去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來兼營畜牧養殖業及其他服務業,有力拓寬了增收渠道。 “現在我們村里有好多生意人了,有做菌子生意的、運輸業的、服務業的等等。”達瓦說。 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產業化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如今,嘗到機械化甜頭的安南村民正以更大的干勁開創發家致富的新路子。(記者 斯那取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