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途經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寶山村時,見到高高的三層紅房子圍墻外用彝漢兩種文字書寫的:“打造香格里拉彝家第一村”幾個大字,便到村委會參觀。當天是周末,記者撥打了公示欄上村委會主任和玉林的電話,很快便見到了他,也采訪到了來此辦公的虎跳峽鎮代鎮長楊金蘭。與他們交談中,記者了解了到這個省民族團結示范點和州民族團結模范村近幾年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不斷改善居住環境,改變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致力建設成“香格里拉彝家第一村”的不懈追求和感人事件。 據介紹,寶山村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在虎跳峽鎮遠近聞名,每當村民遇到困難,大家伸出援手相互幫助是很常見的事情。去年,該村村民陸春華的兒子開一輛東風貨車,經過金星村時,搭乘了兩名村民,途中發生車禍,造成兩人死亡、自己受傷、車輛報廢的慘劇。事情發生后,經多方協調,需向遇難者家庭賠償安葬費和補償金7萬元。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7萬元是一筆巨大的負擔。為了讓陸春華家盡快走出困境,死難者家屬得到合理賠償,村委會組織14個村民小組開展募捐活動,大家用愛心和真心幫助他家解決實際困難。另外,寶山村一村民在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導致一位老人骨折,村民也是自發募捐幫助他家湊足6萬元醫藥費;在余思各村民小組的一戶單親特困人家,要娶媳婦沒錢送彩禮,找到村主任說明情況后,村委會召開村民會議發動捐款湊齊彩禮錢,為他家解了燃眉之急;村民馬學會患胃癌,通過手術切除病變部位,在后期治療過程中,妻子上山砍柴不幸摔下山崖,導致多處骨折,至今還坐在輪椅上,村民為他家開展了兩次募捐,為他家解決生活所需,并主動幫助他家收種莊稼,解決勞動力困乏的問題…… 在寶山村,一家有難大家幫忙的事例還有許多,大家在相互幫助中共同發展,共渡難關。如今,在黨的惠民政策光輝照耀下,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談到村里的變化,曾在寶山村當過黨總支書記的楊金蘭感慨萬千:“這些年寶山村彝族群眾從生活習慣、文明程度、村容村貌上都有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與鎮政府、村委會、村民統一思想意識,三級聯動順利開展工作分不開;與‘四群’教育的開展,州司法局送法促小康,深入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讓老百姓知法懂法息息相關。” 據楊金蘭介紹,近年來,虎跳峽鎮政府組織各村委會成員、村婦聯主任、黨員舉辦惠農政策培訓會,各組代表負責分級培訓。培訓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凝聚了力量、促進了和諧建設。 在國家扶持下,當前,寶山村村民種植白蕓豆、白術,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和特色養殖。今年白術以10元每斤計算,種植面積多的最高可收入5萬元,是目前主要的經濟來源。同時,村民還種植了少量的木香、桔梗、當歸、瑪卡等中藥材。明年,該村還準備在公路沿線種植油菜,在國道214沿線發展觀光農業。 為了解決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問題,寶山村發動黨員和群眾辦起幼兒園,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快樂成長。 60歲的邱奶奶高興地說:“現在國家政策好,孩子上學都享受高原農牧民子女生活補助,我孫子5歲就進村辦幼兒園讀書了,不像我們這一代人連學校都沒有進過,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和啟光 施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