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KSLV-I)于27日完成了模擬發射演練。若無突發氣象狀況,“羅老”號將于29日下午在位于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宙中心進行第三次發射。自從工程啟動以來,承載著韓國“太空夢”的“羅老”號已歷經過兩次失敗多次推遲發射,可謂命運多舛。此次發射能否成功備受各方關注,分析稱,韓國之所以一再堅持發射“羅老”號,不僅僅著眼于經濟效益,更關注其政治意義,謀求強化準大國地位。 “羅老”號發射兩次失敗多次推遲 2002年8月,韓國正式啟動了“羅老”號火箭工程?!傲_老”號火箭全稱為“韓國航天運載器”,因羅老航天中心而得名。由于韓國航天工業基礎薄弱,缺乏相關技術,無法獨立制造大型火箭,韓國只好求援于外國。 在尋求與美國合作遭到拒絕后,2004年,韓國與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研究和生產中心達成合作研發協議。按照協議,俄方制造火箭第一級,韓方制造第二級。 最初研制“羅老”號時的目標是2005年發射,但因韓俄技術合作協定批準問題先后兩次推遲到2007年和2008年。2009年,“羅老”號部分零部件沒能及時到位,發射日期又被推遲到當年第二季度。此后,“羅老”號又因增加了一項發射臺性能試驗、俄方推遲最終燃燒試驗、數據分析出現問題等原因,三度推遲。 2009年8月19日,當“羅老”號正要發射時,閥門壓力裝置出現問題導致自動時序控制設備停止,“羅老”號被迫第7次推遲發射,加上2010年6月因發射臺消防設備運轉出現故障以及今年10月26日因注入燃料部位有縫隙的兩次推遲,“羅老”號已經多次因各種原因而推遲發射。 在2012年10月26日決定推遲發射后,韓國一開始曾決定將再次嘗試發射“羅老”號的時間“窗口”定為11月9日至24日。后來因種種原因,韓國又再次將其推遲到11月29日進行發射。 除了多次被推遲發射外,“羅老”號還曾歷經兩次失敗。2009年8月25日,“羅老”號首次發射升空,發射過程中,整流罩未能與箭體分離,衛星沒能進入預定軌道,并在墜入大氣層時燒毀。在首次發射失利后,韓國在2010年6月10日進行的第二次發射同樣遭遇失敗,事故的原因是分離螺栓存在缺陷,導致推進器出現問題,引起火箭爆炸。 2012年11月28日,韓國對“羅老”號進行了發射前的模擬演練,為29日的正式發射做最后準備。此次能否發射成功,韓國方面依然沒有十足的把握。 “羅老”號命運多舛的原因 韓國“羅老”號從2002年立項至今,期間出現過許多困難與挫折,回顧“羅老”號10年的研發歷程,可以看出其命運多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韓國航天技術較為薄弱,缺乏相關性技術,先天性存在不足。有專家指出,中遠程導彈和搭載人造衛星的運載火箭基本原理幾乎相同,具備了中程導彈以上的能力就具備了發射衛星的基礎能力。韓國的中程彈道導彈能力幾乎為零,因此,其火箭技術儲備是非常薄弱的。 分析稱,火箭發射可謂是航天業中最復雜的高科技之一,并且火箭這種產品又沒有更多試驗的機會,它對技術的整合能力和吸納能力要求很高。而“羅老”號卻制訂了高起點、高標準的技術要求,所以,韓國這種不顧自身實力和技術經驗的做法自然會適得其反。 其次,韓國在與俄羅斯展開合作研發火箭后,彼此在協調上也存在矛盾。韓國《每日經濟》稱,韓俄兩國科研機構本來在2004年10月簽署協議,商定共同研發一級火箭,但俄方為了防止技術外泄,之后便強化監督,造成韓俄兩國科技人員的合作氛圍被打破。 對于“羅老”號多次推遲發射,韓國《韓國經濟》2012年10月曾對俄火箭技術提出質疑,該媒體援引高麗大學教授徐勛的話稱,“羅老”號由韓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以及100多個機構聯合研發,因此存在許多不協調的地方。 此外還有媒體稱,韓國的傳統盟國美國與日本出于種種擔憂,都拒絕向其轉讓相關技術,致使韓國火箭運載技術一直止步不前,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為何韓國一再堅持? 雖然“羅老”號已經歷經兩次失敗多次推遲發射,但韓國并沒有放棄其“太空夢想”,仍然決定將“羅老”號推遲至11月9日至24日進行再次發射??梢哉f,韓國政府一再堅持的態度也是基于多方面考慮的。 首先,基于經濟效益出發,韓國希望通過提升航空技術為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帶來新的就業機會。據韓國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一份有關韓國宇宙開發的報告顯示,“羅老”號發射成功將為韓國各相關產業帶來約1.76萬億至2.34萬億韓元的經濟效益。 同時,韓國也希望通過“羅老”號的發射成功,能夠自主地發射本國商業衛星,進而能躋身“太空俱樂部”,從而能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分一杯羹。 其次,韓國尋求躍身成為自主成功開發火箭的第10個國家,實現其“太空夢想”。據稱,韓國媒體曾將“羅老”號比作韓國的“太空之夢”,稱成功發射“羅老”號是韓國走向太空強國的第一步。而在韓國第三次發射“羅老”號火箭前,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無論此次“羅老”號火箭發射成功或失敗,超過8成的受訪者仍認為,韓國需要繼續開發航天運載器。這說明韓國希望通過“羅老”號的成功發射提升民族自信心,謀求強化準大國地位以及迎合民意。 此外,也有專家稱,在目前朝鮮半島南北對峙情況下,火箭運載技術和運載能力的競爭是朝韓對抗和心理戰的重要領域。由于受到美國制約,韓國難以研制射程在8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韓國希望通過研發“羅老”號發展其火箭技術,從而推動其彈道導彈技術的提升。(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