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網訊(記者 石顯堯) 去年10月,中央電視臺走基層欄目播出香格里拉縣小中甸鎮藏香豬的新聞后,這個高原的豬“仔仔”搖身一變成為豬“寶寶”。在黨的十八大召開期間,小中甸鎮和平村村民如約到中央電視臺找到著名主持人李瑞英,感謝媒體關注和幫助,培育了“藏香豬”特色品牌。 香格里拉縣是藏區特有生豬品種藏香豬的產地之一。藏香豬體型短小,個頭不大,一年最多繁殖兩次,一次產仔8頭左右,最大的成年豬體重不足70公斤。藏香豬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野生植物豐富的草原上,因為需要自己找食吃而形成了嘴尖、蹄細、骨硬,善于奔跑,體格健壯,抗病能力強的特性,豬肉味道鮮美、脂肪含量低、營養價值高。長期以來,由于養殖藏香豬出欄周期長,養殖成本高,按常規商品豬肉價格銷售不劃算,而高價銷售藏香豬肉,消費者又難以接受。所以,藏香豬主要由農戶分散養殖,養殖數量不多,難形成產業規模。 從去年底小中甸鎮的藏香豬“火”了以后,今年4月,小中甸鎮聯合村基公村民小組在小組長列主培楚的帶動下,36戶村民加入藏香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現有的土地、青稞飼料、環境資源,由養殖場進行純種繁育,統一防疫后把仔豬提供給農戶散養,出欄時再集中統一銷售,改變了藏香豬以往“小規模、零散養、自給自足”的傳統養殖方式。目前,投資近200萬元建設的和平村基公藏香豬養殖場已投入使用,豬舍里養了近200頭藏香豬。小中甸鎮村民看到圈養藏香豬既能保護草場,又能多養、多賺錢,大家養殖藏香豬的積極很高。 為了改變過去藏香豬過度放養,破壞草原生態的情況,培育藏香豬養殖特色產業,州、縣黨委政府及畜牧等部門采取補助建圈舍、補助飼料資金等政策措施,要求農戶把藏香豬原始放養改成圈養,這項措施得到村民的擁護。村民還形成《村規民約》,規定在冬季牧草枯黃到來年春天牧草發芽期間,不能放養藏香豬,在家圈養的藏香豬飼料以青稞、洋芋和蔓菁為主,既保證了藏香豬圈養后豬肉品質不改變、品種不退化,還有效保護了草場生態。 目前,小中甸鎮已成立了10個養殖合作社、養殖協會,共有1908戶村民養殖藏香豬。國家農業部門已把迪慶藏香豬列入全國品種保護目錄。小中甸鎮黨委副書記張林告訴記者:“通過媒體宣傳后,香格里拉縣小中甸的藏香豬在國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將解決藏香豬價高難銷的問題。同時,還帶動農牧民以合作社、協會的形式,自發擴大養殖規模。今年,小中甸鎮藏香豬存欄量近3萬頭。我們真誠期望有意向的企業和商家前來投資參與,共同發展藏香豬產業。期望藏香豬養殖形成規模、形成產業,早日走出高原、走出大山、走向大市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