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只有5~8分鐘的發言時間,但委員們都投入了極大心血和精力,手中的發言稿甚至多達一二十頁,說成績、看未來,委員們倍感振奮;找差距、尋對策,委員們務實懇切。 昨日下午,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界別聯組會上,政協委員圍繞“弘揚云南精神,促進跨越發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改革開放,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促進社會文化建設,切實改善民生,更加公平地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3個主題建言獻策。 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關鍵詞】云南精神 跨越發展 加強合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向全國、全省人民發出的動員令與集結號。”楊躍國委員開宗明義。委員們認為,以“高原情懷、大山品質”為核心的云南精神,是向這一目標沖刺的堅實支撐。面對新命題,來自不同領域的委員踴躍建言。 王劍屏委員手寫的14頁發言稿,經過反復斟酌與數次修改,聚焦于園區戰役與產業興省問題。他建議從“加速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園區等之間的產業協作體系”等方面打好“三大戰役”,破解云南跨越發展難題。 當前我省實現跨越發展最薄弱的環節在農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嚴重的制約是城鄉差距。圍繞“全省農民收入渠道單一、持續增收后勁不足”等問題,楊光波委員的幾點建議觀點鮮明、直奔主題:“建議全面推進高原特色農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大力發展新興農業經營組織,創新農民增收體制機制;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增強農民增收的動力活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內挖潛力,更需外尋助力。張乃明委員認為,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積極推進央企入滇、民企入滇等工作,為沖萬億提供了強力支撐。考慮到臺灣在農業產業、新材料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建議省委、省政府將臺企入滇作為產業建設年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滇臺合作,實現雙向互補、互利共贏。周碧奮委員則建議,應充分發揮國際華商的特殊作用,圍繞我省10個重點產業,推出一系列項目進行招商引資,抓住產業、資源等要素吸引國際華商投資我省實體經濟。“借力國際資本市場,建議在香港成立云南投融資平臺”是殷瑋荃委員的觀點,她準備的20頁PPT均圍繞這一思索展開,她進一步建議省委、省政府帶隊走出云南,走向全球金融市場。 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關鍵詞】“三大戰役” 高原特色農業 金融體系 一年來,走過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特大旱災以及地震等風雨,全省經濟增速逐季回升、一路向好,GDP成功進入“萬億俱樂部”。沖萬億后再出發,委員們冷靜思考,圍繞提高發展質量與效益,提出條理清晰、具體可行的意見建議。 王躍勇委員認為,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以科技創新和驅動為“抓手”,他建議加大科學技術經費投入、重視現有科技人才、在非公經濟企業中建立科技工作者組織,真正用實、用好“抓手”。劉文章委員則就如何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三大戰役”目標提出三點建議:“進一步注重縣域經濟競爭優勢的梳理、明晰和持續培育;進一步注重‘三大戰役’的協調性研究;進一步注重相關政策的配套落實。” 經濟的持續健康較快發展離不開農業的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浪潮中,高原特色農業成為我省一張醒目的名片。石克燕委員建議集中財力、物力、人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鏈,加大標準化工作力度,建立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營銷體系等。連續3年干旱給云南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要解決好農業生產用水問題,王仕宗委員積極支招:建議全面推進農業節水灌溉新舉措,形成全民參與,積極推進的良好局面。 “由云南制造向云南創造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詹亞平委員看來是實現經濟強省目標的重要途徑,她建議把做強工業的重心放在抓研發、抓設計、抓市場、抓品牌、抓高附加值這“五抓”上。 兼顧質量與效益的發展,對孔彩梅委員而言就是要發揮金融體系整體功能,增強資金的供給能力,加大對社會的投資力度。她建議:“地方銀行要積極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重大項目實施等,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和滇中經濟區、沿邊開放經濟帶、城鎮化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 人人共享發展成果 【關鍵詞】教育 醫療 文化 民生領域的點滴變化,委員們銘記于心。對于未來民生領域的發展進步,委員們則有了更多期盼。圍繞留守兒童、營養餐、醫療事業、體育設施、文化惠民等話題,現場交流不斷、共鳴不斷。 “留守兒童遇到困難和問題很難找到傾訴對象,拿我們昭通來說,134萬兒童中留守兒童就多達48萬,這是個大問題。”來自昭通的新委員申瓊的臉上有些凝重,她言辭懇切地建議形成政府主導、教育部門牽頭、其他各部門協同應作的機制,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聯動的教育管理體制,多給孩子一些心理撫慰。同一會場上,關注孩子的還有沈光鑫委員。他建議將營養餐補助標準從每月3元提高到5元,保證孩子們一天吃一頓肉,“讓孩子們吃得健康、學得起勁、玩得開心!” “建議著力提升二、三級醫院的建設,讓人們就醫有可靠保障。”袁嘉麗委員結合自己多年的從醫經歷侃侃而談。她說,當務之急還要加大醫學教育力度,大力培養醫務人才。“5萬塊一個的鄉村衛生室建好了,B超機器買來了,結果鄉村醫生不會用,有什么意義?”她語速急促。 “醫療衛生和大眾體育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體育工作做得好,人們的身體健康,你們醫療工作者的壓力就可以減輕不小。”省體育局參會人員的話引發一陣笑聲。接下來發言的正好是來自體育界的李錫云委員,他建議在城鎮化進程中,應該留足體育鍛煉和活動空間,同時倡導全民體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沒有文化民生,不是完整的民生。”新委員袁曉瑭點出了文化對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她建議營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加強文化消費,探索具有云南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文化產業,打造面向東亞、東南亞的文化高地。她呼吁:“關注文化民生,順應百姓需求,人人參與建設,個個共享成果。”(云南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