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剛剛參加全國兩會歸來的全國人大代表,維西縣葉枝鎮同樂村村民余秀芝顧不上舟車勞頓,回來的第二天就走村入戶,向村民傳達兩會精神。她說:“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等。這些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把傳統民族文化傳承好,而且還要進行創新。” 余秀芝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傈僳族家庭。由于家庭困難,讀完小學三年級的她就輟學回家務農。余秀芝打小就有一雙靈巧的手,麥稈、干草、柳條等經她的手,都會變成別致的手工藝品。村里名叫哇灑咪的老人了解這一情況后,就把麥稈編織工藝傳授給她。 從此,余秀芝一邊幫家里做農活,一邊跟著哇灑咪學習麥稈編織技術。一晃她的麥稈編織技藝已經非常精妙,編織的東西很受村民喜歡。于是,她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名人。 “為進一步傳承好手工編織技藝,我將會毫無保留地把各種編織技藝傳授給更多的人。讓他們和我一樣,為傈僳族文化的發展作貢獻,讓編織的手工藝品走出大山、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把傈僳族文化發揚光大。” 余秀芝說。(吳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