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各地積極響應,成效明顯。領導下鄉輕車簡從,少了迎來送往;文山會海“瘦身”了,講真話、求實效的短會多了;香格里拉市民也紛紛集思廣益,給力節儉行動。在我們拍手叫好的同時,也應該身體力行,多節約、少浪費,從“小我”做起。 多節約、少浪費,應在思想上重視。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在《夫子治家格言》里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正是想到一粥一飯得來是不容易的,才會懂得珍惜勞動的成果,才會尊重勞動的人民。要真正做到節儉,思想要先行一步,只有思想上的警醒,才會有行動上的自覺。 多節約、少浪費,應該付諸于實際行動。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向全國人民表明了以實際行動作表率,嚴厲禁止奢侈浪費的決心。如果我們13億人都身體力行,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做起,我們的世界才會越來越美麗,生活才會越來越富足。 多節約、少浪費,應該是恒久深入的持久戰。 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訓儉示康)》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勤儉節約這樣的好作風不應該是“一陣風”,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自覺行為。 有“小我”才會有“大我”,有“小家”才會有“大家”,讓我們都來做勤儉節約的宣傳者、倡導者、實踐者,養成多節約、少浪費的好習慣,讓這個好習慣成為一股強勁的社會正能量,去感染每個人,推動“美麗迪慶”建設!( 余嬉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