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4國道遠遠望去,在廣闊的小中甸壩子上,矗立著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新房,這就是小中甸水利樞紐工程移民安置區。 小中甸水利樞紐工程實施中,對小中甸鎮都日谷、吉念平、奶司、羅申作、開西及都土等6個村民小組129戶665人進行以農業方式安置移民。過去這些村民小組屬于邊遠、高寒、少數民族貧困山區,農牧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畜牧業、運輸業為主,為了使移民感受到政府的溫暖,攜手共建新家園,小中甸鎮以水庫移民安置區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為突破口,實施了移民區規劃,規劃集中力量在移民安置區實施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耕地整治及技能培訓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建設出一個美麗的新家園,實現農牧民生產生活的改善。 據項目區負責人介紹,在生產發展方面,移民區將采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堅持以地為本,土地劃撥要到位,機耕路、水利設施要完善,要確保旱澇保收,以解決移民群眾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瑪咖、油菜、藏香豬、牦牛等特色種養殖業,千方百計提高群眾經濟收入來源。第三步:通過辦就業培訓班,提高移民群眾素質和就業能力,積極動員廣大移民群眾從事二、三產業,拓寬移民增收渠道,使移民群眾走上致富路。 在生活方面,以增加移民收入為目標,加快移民區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積極發展小城鎮經濟和勞務經濟,落實好國家和省對移民的各種稅費減免和直接補貼政策,不斷拓寬移民群眾的增收門路,增強移民區自我發展能力。(和金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