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藏傳佛教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暨和諧寺廟創建活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名單 一、云南省藏傳佛教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暨和諧寺廟創建活動先進集體(20個) 迪慶州委統戰部 迪慶州宗教事務局 迪慶州佛教協會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宗教局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松贊林寺管理局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公安局尼旺宗派出所 迪慶州德欽縣委統戰部 迪慶州德欽縣公安局 迪慶州德欽縣民政局 迪慶州德欽縣東竹林寺管理局 迪慶州維西縣委統戰部 迪慶州維西縣塔城鎮黨委 麗江市委統戰部 麗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麗江市古城區委統戰部 麗江市玉龍縣委統戰部 麗江市寧蒗縣委統戰部 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黨委 怒江州貢山縣委統戰部 怒江州貢山縣捧當鄉黨委 二、云南省藏傳佛教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暨和諧寺廟創建活動先進個人(30名) 張 紅 光 迪慶州委統戰部副部長 唐 華 林 迪慶州發改委副主任 索南嘉措 迪慶州宗教事務局宗教科科長 阿 巴 云南佛學院迪慶藏傳佛教分院副院長 和 志 迪慶州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 李 汝 芳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王 建 軍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公安局副局長 馬 正 紅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歸色寺管理科科長 田 勇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承恩寺管理組組長 杜 云 彩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佛教協會副會長 農布扎堆 迪慶州德欽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民委主任 都 吉 迪慶州德欽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宗教事務局局長 澤仁培楚 迪慶州德欽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東竹林寺管理局局長 吉 稱 迪慶州德欽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羊拉鄉寺廟管理局局長 湯 繼 紅 迪慶州德欽縣紅坡寺管理局副局長 旺 扎 迪慶州德欽縣燕門鄉寺廟管理局局長 馬 俊 陽 迪慶州維西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李 迅 珍 迪慶州維西縣宗教事務局副局長 和 欣 軍 迪慶州維西縣寺廟管理局局長 徐 麗 芬 迪慶州維西縣康普鄉黨委副書記 郭 明 生 麗江市委統戰部宗教科科長 楊 繼 承 麗江市委藏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干部 和 世 忠 麗江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李 汝 亮 麗江市古城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 虎 汝 成 麗江市玉龍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和 光 煌 麗江市玉龍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 鄭 紹 澤 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派出所指導員 熊 永 泉 麗江市寧蒗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杜 永 恒 怒江州委統戰部民族宗教科科長 吳 小 軍 怒江州貢山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中共云南省委藏區(藏傳佛教)工作領導小組 2013年5月22日 云南省藏傳佛教和諧寺廟創建活動先進寺廟和先進僧尼名單 一、云南省藏傳佛教和諧寺廟創建活動先進寺廟(10座)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噶丹·松贊林寺 迪慶州德欽縣噶丹·東竹林寺 迪慶州德欽縣書松尼姑寺 迪慶州德欽縣魯布頂寺 迪慶州德欽縣崩貢寺 迪慶州維西縣來遠寺 麗江市玉龍縣文峰寺 麗江市寧蒗縣扎美寺 麗江市寧蒗縣薩雅寺 怒江州貢山縣普化寺 二、云南省藏傳佛教和諧寺廟創建活動先進僧尼(30名) 崩主·魯茸玉丹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噶丹·松贊林寺活佛、民管會主任 克斯·確吉江參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噶丹·松贊林寺活佛、民管會副主任 丹 春 培 楚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噶丹·松贊林寺民管會常務副主任 拉 茸 江 參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噶丹·松贊林寺經師 益 西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承恩寺民管會副主任 昂 翁 吉 才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歸色寺民管會副主任 扎 史 思 那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云登寺民管會副主任 魯 茸 江 初 迪慶州德欽縣噶丹·東竹林寺民管會主任 農 布 卓 瑪 迪慶州德欽縣書松尼姑寺民管會主任 阿 稱 農 布 迪慶州德欽縣玉仙寺民管會主任 魯 茸 江 初 迪慶州德欽縣噶丹·德欽林寺活佛 白 丁 吾 吉 迪慶州德欽縣拖拉寺民管會主任 排 巴 都 吉 迪慶州德欽縣崩貢寺民管會副主任 扎 巴 迪慶州德欽縣紅坡寺活佛 魯 茸 太 星 迪慶州德欽縣則木寺民管會副主任 魯 茸 丁 爭 迪慶州德欽縣茂頂寺活佛、民管會主任 公 處 翁 吹 迪慶州維西縣來遠寺民管會主任 讓迥·貢覺丹增 迪慶州維西縣來遠寺活佛 嘎 瑪 德 清 迪慶州維西縣達摩寺民管會主任 噶瑪取丁培楚 迪慶州維西縣壽國寺民管會主任 東 寶 · 仲 巴 麗江市玉龍縣指云寺活佛 達 巴 洛 桑 麗江市古城區普濟寺民管會成員 噶 瑪 本 金 麗江市玉龍縣指云寺僧人 銀 巴 嘉 措 麗江市玉龍縣文峰寺經師 關加·益西喜繞 麗江市寧蒗縣扎美寺活佛 鄧 珠 彭 措 麗江市寧蒗縣扎美寺民管會副主任 羅 桑 松 丁 麗江市寧蒗縣達迦林寺民管會主任 付 麗 彬 麗江市寧蒗縣薩雅寺民管會主任 李 金 山 怒江州貢山縣普化寺民管會副主任 嘎 瑪 宗 怒江州貢山縣普化寺民管會副主任?? 中共云南省委藏區(藏傳佛教)工作領導小組 2013年5月22日 倡議書 各位藏傳佛教界同仁、各位朋友: ???今天,我們10座寺廟和30名僧尼榮幸地被評為云南省藏傳佛教和諧寺廟創建活動先進寺廟和先進僧尼,這既是黨和政府給予我們的崇高榮譽,更是對我們藏傳佛教界愛國主義傳統的充分肯定。我們倍受鼓舞,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我們一定繼承藏傳佛教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努力把寺廟建設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宣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窗口、團結引導信教群眾的紐帶。在此,我們謹代表受表彰的先進寺廟和僧尼向我省藏傳佛教界同仁提出倡議: ??一是發揚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我們要深入挖掘和弘揚藏傳佛教在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護國利民的志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是服務國家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國家強則宗教興,要堅持把藏傳佛教自身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以國家統一強盛、民族團結振興、人民和諧富裕為已任,把廣大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共同目標上來,在全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歷史大潮中,積極探索藏傳佛教界服務社會、利益人群的有效途徑,多行善舉,多做善事,為維護祖國統一、增強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三是加強自身建設,確保藏傳佛教健康發展。牢固樹立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在享受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在法律范圍內開展宗教活動,自覺抵制分裂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在遵紀守法中做一名好公民,在守持戒律中做一名好僧尼;努力挖掘和弘揚藏傳佛教教義、道德和文化中有利于社會發展進步的內容,對藏傳佛教教義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闡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強化自我管理,增強自律能力,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創建和諧寺廟,培育合格人才,構建和諧宗教關系,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四是弘揚和諧理念,做和諧宗教關系的構建者。要秉承和而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宗教和諧的理念,本著在教義上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原則,承認不同宗教信仰間的差異,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平等相待。要在愛國愛教旗幟下,加強溝通、相互尊重、和睦共處,努力增進寺廟、僧尼和信教群眾之間的團結友愛。防止利用宗教差異挑起事端與沖突,反對宗教偏執和宗教狂熱,反對打著宗教旗號但違背宗教教義損害他人權利和社會公共利益,反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破壞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自覺與分裂主義劃清界限。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同心同德,團結合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共建美好的云南藏區而共同奮斗。 ?????????????????? ????????????? ? ??? 受表彰的寺廟和僧尼 ???????????????????? ? 2013年5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