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格里拉縣金江鎮仕達村,石叢銀靠著自己的勤勞、堅韌與智慧走出了一條綠色致富路。 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石叢銀在《科技報》上看到一則“綠色養殖——飼養土雞致富”的信息,了解到綠色、生態是目前的熱點,村里有許多荒坡,是發展綠色養殖業的理想之地。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和家人的一致贊成。不久,她便與丈夫一起到昆明、下關、鶴慶等地的大規模養殖場參觀、學習別人的養殖技術。考察結束后,夫妻倆便承包了村里的12.8畝荒坡,通過向縣婦聯借5000元循環金等渠道籌集資金修建養殖場,修建豬圈22間、雞舍12間,并于2003年開始了她的養殖之路。養殖業是擔風險的,一旦遇到瘟疫就可能功虧一簣,所以養殖場開辦的頭幾個月,她幾乎沒睡個安穩覺。石叢銀買來《養雞技術》《高產養豬法》等書籍,認真鉆研,天天守在養殖場里,細心觀察豬、雞的生活習慣,慢慢摸索出了許多歸律。 盡管如此,她也走了許多彎路。曾經由于技術不到位而看著一窩活蹦亂跳的小豬全部死完,但在困境面前她沒有氣餒 ,而是尋找原因,不懂的地方就虛心求教,記不住飼料添加劑的成分,她就摘抄下來,隨身攜帶,有空就看,最終她成了養殖的行家里手,她飼養的豬、雞在市場上深受廣大養殖戶和顧客的青睞。 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在州縣婦聯的幫助下,石叢銀把家中僅有的3畝地全種上了優質飼草歐洲苣菊,還在家中辦了一個農家樂小酒廠,酒糟加工后用來喂雞,雞糞加工成飼料喂豬,出欄的豬由她丈夫直接推向市場,形成了歐洲苣菊—酒廠—養雞場—養豬場—銷售生產鏈。目前,她的養殖場已建成84間圈舍,養殖著豬600頭、雞1500只。 通過多年的奮斗,石叢銀家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她被評為“全省農村女能手”,還到北京等地參觀學習。 自己致富了,石叢銀沒有忘記鄉鄰、沒有忘記關心她的黨委、政府、社會,她總是見了群眾有困難就幫,還創建金江鎮仕達村巾幗女能手畜禽養殖協會,帶動全村廣大婦女參與養殖共同致富。(陳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