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十年探索研究??? 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普自林) 6月6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西雙版納熱帶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楊大榮以及我州科技工作者張燦明在香格里拉宣布:經過三十年持續不懈的探索研究,冬蟲夏草終于人工培育成功。 早在1983年,由楊大榮主持的項目組就開始在白馬雪山進行蟲草人工培育研究,是當時云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后因技術難題,項目于1990年終止實施。然而,楊大榮和項目組成員張燦明依然鍥而不舍地進行研究探索。 冬蟲夏草是一種兼備動植物形態的珍貴藥材,具備廣泛而獨特的藥用功效,被譽為“東方圣草”、“藥中黃金”。冬蟲夏草是一種蟲生真菌,生長地為海拔3000至5000米的雪山草甸,處于生長狀態的老熟冬蟲夏草會散發菌種,菌種等待時機侵入一種土壤生活中的昆蟲——蝠峨幼蟲,被感染菌種的蝠蛾幼蟲在冬季來臨前逐漸在土壤表層中死亡,幼蟲頭部長出錐形的小菌芽,待雪山積雪融化菌芽長出地面就是冬蟲夏草,從蟲卵到生長成蟲草,生長周期一般為3至4年。 要實現人工培育蟲草,冬蟲是基石。經過長時間的野外考察,楊大榮和張燦明首先發現了蟲草蝠蛾的生殖秘密,蝠蛾幼蟲的采集方式從原來靠費時費力又破壞生態的采挖轉變為省力而高效的采卵。在實現蝠蛾幼蟲室內規模化飼養的基礎上,楊大榮和張燦明又發現了自然界冬蟲夏草菌種感染蝠蛾幼蟲的原理,并運用該原理連續實現冬蟲夏草的人工培養。 在位于香格里拉縣建塘鎮尼史村宜康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內,記者看到,在一片仿照白馬雪山自然環境的土壤內,一棵棵蟲草正茁壯成長,已接近收獲季節。按照計劃,到2017年底,公司將利用冬蟲夏草人工培育技術,開展冬蟲夏草種源擴繁中心和野化培育基地建設,建成年產冬蟲夏草蟲源2000萬條,菌種80萬毫升。同時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在小中甸等地建設1000畝商品冬蟲夏草野化培育基地,形成年產商品蟲草500公斤、冬蟲酒100噸,凍干冬蟲180公斤的規模,帶動農戶增收在2000萬元以上。 州政府副州長楊正義、州政協副主席設孜·丹增確佩以及香格里拉縣政府、州科技局等部門負責人參加了香格里拉縣宜康寶科技有限公司當天舉行的揭牌儀式,實地了解人工培育冬蟲夏草過程。臺灣相關客商以及茅臺酒廠負責人也懷著濃厚的興趣到現場探尋合作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