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迪慶軍分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 州委書記張登亮,州委副書記、州長黃政紅,州委副書記、州委政法委書記馬文龍在州委常委、迪慶軍分區政委姚世忠的陪同下,看望正在參訓的民兵。 在滇西北與青藏高原交匯處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駐扎著這樣一支特殊的軍隊,他們皮膚黝黑、兩腮緋紅、神態堅毅、舉止干練。訓練場上,如猛虎出籠,迅雷不及掩耳;訓練場外,又似貼心親人,有求必應、有難必幫。四十年來,他們以高原為家,與雪山為伴,揮灑熱血、揚鞭奮蹄,抒寫了一段段傲人的歷史,這就是云南省迪慶軍分區。 悠悠歲月,流下多少汗水,首首駝鈴,唱響多少青春。四十年間,雪山、雄鷹見證了迪慶軍分區官兵扎根高原,獻身使命的忠誠實踐;四十年間,一茬茬高原軍人與缺氧、嚴寒斗法,激情干事業,一心謀發展,奏響了愛軍精武的時代強音;四十年間,軍分區官兵視百姓福祉為己任,駐守一方,造福一方,以實際行動展現人民子弟兵的應有形象。在迪慶軍分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讓我們用文字和圖片去發現和聆聽這支人民子弟兵四十年留下的一串串厚重而又堅定的歷史印痕。 三千米蒼穹風和月——從和風碧水到巍巍冰山,升華的不止是海拔,還有境界。 一紙命令,一支部隊從和風碧水的迤邐麗江轉戰冰天雪地的迪慶高原,并不需要任何思想動員,因為服從命令是軍人天職;并沒有絲毫抱怨,因為祖國每一寸土地都是軍人的戰位。 1973年10月16日,根據中央軍委10月5日《復新建四個軍分區的編組方案》,昆明軍區發布《整編思茅、保山、麗江軍分區和新建西雙版納、德宏、怒江、迪慶軍分區》命令,將麗江軍分區分編成怒江、麗江、迪慶3個軍分區。12月1日,迪慶軍分區正式成立,歸云南省軍區建制領導。轄云南省軍區獨立第七營(后整編為迪慶軍分區獨立營)及維西、德欽、中甸三縣人民武裝部。 面對苦寒的迪慶高原,天性豁達開朗的官兵們卻有另樣的詮釋:從內地到高原,升華的不止是海拔,還有境界,站位高意味著工作標準更高,破舊漏雨的磚瓦房淋濕不了官兵的熱情,雜草叢生的荒廢田地不意味可以降低訓練標準,冰天雪地的高原寒夜壓不彎執勤哨兵筆挺的脊背,雄赳赳、氣昂昂,軍分區拓荒者開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創業運動。 舉旗鑄魂不變質——在國際風云變幻和燈紅酒綠考驗前,堅定的是信念,堅守的是底線。 堅定一個信念,建強一支隊伍,堅守一條底線,確保任何時候槍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在強信念、抓隊伍、促發展上,四十年來,軍分區歷屆黨委班子沒有妙方,只有實干。翻開一本本黨委會議記錄本上反復提到的字眼:堅持持續抓基層思想政治教育、黨委(支部)建設、干部隊伍建設,以踏石留痕、抓鐵留印的決心和態度抓作風轉變、廉潔守紀、按綱守律,一條條“著重”橫線恰似一條條“死令”代代傳承。在當前西方敵對勢力大肆叫囂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國際安全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發展矛盾逐漸凸顯的大背景下,迪慶軍分區黨委瞄準“舉旗鑄魂”這一靈魂工程、基礎工程,堅持“抓根本強黨性、抓中心促轉變、抓基層打基礎、抓安全保穩定”,班子建設和隊伍建設年年躍升新臺階。2012年11月,經成都軍區黨委研究決定,軍區戰旗報對軍分區黨委一班人“扎根高原、建功立業”先進事跡進行了集中報道。 軍人生來為打贏——無論保疆戍邊還是仗劍高原,燃燒的生命需要激情,更要擔當。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軍人生來為打仗,這是亙古不變的鐵律。瞄準打仗,建設一支敢打必勝的國防力量是迪慶軍分區的又一信條,在狠抓部隊及民兵預備役軍事訓練,構建常態化戰斗力鞏固和提升機制上,軍分區堅持“瞄準營連、狠抓民兵、軍民融合”的訓練路子,走出了促戰斗力提升三步棋。 ——堅持黨委議訓,按綱施訓,全員參訓。從嚴抓入伍訓練、單兵訓練、分隊訓練、首長機關訓練,要求首長機關和分隊個人年度綜合成績必須達到合格以上,分隊單科目訓練成績合格率達到90%以上,年度綜合成績必須達到良好以上。 ——開展常態化戰備,實戰化考核,野戰化駐訓活動。按照敢打必勝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要求,建立常態化戰備力量;緊貼實戰化要求,采取“周有講評、月有小考、季有拉動、半年有考核、年終有比武”方式,全過程、全要素檢驗部隊訓練水平;每年將部隊拉到復雜生疏地域開展緊貼實戰的野外駐訓,圍繞戰術、戰法展開訓練,淬煉官兵的吃苦意識、打仗意識。 ——走活軍地聯建、聯訓、聯演路子。每年牽頭武警、警察、民兵開展軍警民聯演聯訓活動,共同研判迪慶安全形勢、共同制定突發情況預案,共同演練協同出動程序。 今年元旦,州委常委、迪慶軍分區政委姚世忠向入伍新兵講解紅二、六軍團過中甸的歷史。 2012年9月3日,迪慶軍分區司令員李旭光利用野外駐訓休息間隙,走訪慰問駐地群眾。 在2010年、2011年兩屆云南省軍區系統偵察兵比武考核中,軍分區代表隊分別取得團體第一、第二的優異成績。2012年,在德欽舉辦的建制民兵分隊比武競賽暨民兵工作會議中,軍分區偵察表演分隊以過硬的軍事素養和作風贏得了州委、州政府領導及廣大群眾的高度贊揚。 把人民福祉舉過頭頂——跳動的心臟早已鐫刻上“人民軍隊”烙印,縱使拋頭顱、灑熱血,終無悔 “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來自人民愛人民……”樸實的軍歌唱響了革命軍人的思想認識,唱出使命擔當。迪慶軍分區自成立以來,歷屆黨委班子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窗口”、“名片”要求和標準,開展民族團結工作,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維護自己的生命一樣維護社會穩定,自覺做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忠誠實踐者。 2000年以來,軍分區、人武部出動官兵、民兵萬余人次,車輛3000余輛次,清理污水溝1.5公里,清理河道和加固河提30余公里,植樹造林5000余畝,修建人畜引水渠10余公里,修建五境鄉澤通村等鄉村公路45公里,協調籌集建設資金百萬元。開展“三建三帶三創”黨建工程活動,先后輔導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建活動100多場次,捐獻黨建圖書資料10000多冊,下發黨旗500多面。分區駐地香格里拉縣連續6次被評為全省“雙擁模范縣”,軍分區被四部委表彰為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涌現出龔曲此里這一全黨全軍先進典型。 2010年,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視察迪慶時說,“香格里拉社會和諧、民風純樸,是與迪慶軍政軍民團結分不開的”。 二次創業戰鼓擂動——艱苦不怕吃苦,敬業更重創業,叫響的是口號,更是實干 “首長機關訓練,先查常委到課率;訓練講評,先‘曬’常委成績單。”翻開軍分區軍事信息網上公布的近兩年分區常委參訓統計,常委體能課目合格率達98%。 黨委常委全員參訓,全程登記參訓率,定期抽測訓練進度,如實記錄訓練成績,這是該軍分區 “二次創業”務實作風的一個縮影。從建設學習型、服務型、打仗型黨委班子、干部隊伍,到一切軟硬件建設開支向戰斗力傾斜。新一屆黨委班子從成立伊始就刮起“務實風”,基礎建設不圖顯績、公正廉潔不喊空號、一事一議不搞半調、服務基層不遺余力,在這股務實作風的引領下,國防教育訓練基地、多功能高原訓練館、全新400米障礙場、陽光棚、全自動洗碗機、士官公寓房等一系列服務和保障官兵學習、訓練、生活的設施陸續建成;軍分區干部每年被上級機關選用的人數逐年增多,優秀戰士考學提干不斷涌現;走進營院,綠樹成蔭,芳草成片,展板櫥窗與散布的八角亭相互輝映,打造出迪慶高原“綠都”,為官兵學習、訓練、生活營造出拴心留人的環境。2008年,軍分區被成都軍區評為綠化建設先進單位。 激情高過海拔,忠誠堪比雪山。過去的40年里,在迪慶這片熱土上,一代代高原軍人前仆后繼,為軍分區的全面建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未來的時間里,軍分區官兵堅信,在州委、州政府及軍分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迪慶軍分區一定能繼往開來,描繪出更加壯美的發展藍圖。(譚明忠 司川 陳學淵 田振 劉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