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記者踏進迪慶藏族自治州“三江并流”區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普達措和梅里雪山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讓人留戀忘返;隱秘的雨崩村、尼汝村依然保持著天界神川……??????? 透過這一幕幕原生態與自然、歷史遺存相濡相融的畫卷不難看出,地方政府不僅孜孜以求在保護中依法開發,而且還致力探索在不破壞原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努力實現“三江并流”景區與地方各族群眾共生、共融、共贏局面。?????? ?2003年7月申遺成功以來,該州是如何實現“三江并流”區域內自然生態、文化以及當地各族群眾利益共贏的?“前提是規劃,核心是保護,關鍵在管理。”該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管理中心主任施春明深有感觸地說“只有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規劃理念,圍繞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創新發展思路,健全規劃體系,完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才能不斷提高風景名勝區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利用和管理水平,推動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保護與開發雙贏。”??????? 為了讓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和自覺參與保護“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2001年,該州建設的“三江并流”宣傳教育展示廳,不僅被省政府審定為第五批省級科普教育基地,而且還成了迪慶對外交流和宣傳教育的重要窗口。10多年來,共接待游客1.5萬多人次,對中小學生開放宣傳20場次近4000人,對各部門干部職工宣傳10場次近1200人,印發各類宣傳畫冊、宣傳單、掛歷、臺歷等50000份。該州還通過電視、報紙、手機短信和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增強了公眾的環境意識和環保法制觀念,營造了全民重視、支持、監督環保的濃厚氛圍。??????? 在不斷加強管理機構及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的基礎上,該州以規劃為抓手,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工作方針,依法破解了礦業、水電開發與“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難題,不斷提高“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及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工作質量。按照《風景名勝區建設項目選址核準和建設許可證核發管理規定》及省《關于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查詢建設項目位置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法、依規按程序上報查詢建設項目位置與“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關系,對所有符合景區規劃的建設項目,按管理權限進行分級監督管理,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按管理規定辦理報建審批手續。去年,全州環保系統共審批報告書及報告表28份,登記表634份,規劃環評審查3個。??????? 為深入實施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該州還依托申報各類珍稀植物研究保護基地、生態環境恢復項目、生態監測體系等,加強高原原生植被、高山植物、花卉的培育和繁演。加強草原保護和荒漠化防治,建立草原生態保護機制;繼續全面推進“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護行動”,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草原生態保護、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 該州積極爭取環境保護建設資金,對三縣重點工程、重點行業、重點飲用水源地的環境監控逐步加強。在創新生態旅游保護模式基礎上,加強生態旅游景區規劃、建設、管理,積極發展高原特色生態旅游模式保護生態,加強自然遺產、國家風景名勝區管理,整合生態旅游資源,強化生態旅游資源保護,促進跨區域合作,鼓勵4A級景區建設,開展環保型高端生態旅游景區。在旅游景點污水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建設方面,該州力爭重點生態旅游景區環保設施(環保廁所、垃圾處理設備設施)配套比例達100%。??????? 據了解,該州自1993年以來,先后建立了1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達320129公頃,占全州國土總面積的13.4%。在繼續加大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的同時,州(縣)兩級環境、林業、國土、農牧、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通力協作,遵循《保護自然與文化遺產公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認真履行職責,不斷規范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工作。維西縣對37份探礦證進行了依法清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私挖亂采現象。德欽縣依法對羊拉里農銅礦、佛山江坡鐵礦、南佐鉛鋅礦、尼仁銅礦、天沃煤礦進行整頓治理,取締了無證非法探采礦5家,炸封礦井11口,沒收非法采礦產品25噸,關閉非金屬礦點12處。香格里拉縣對52家探采礦企業進行了清查,并由國土、林業、公安、森警等部門組成綜合執法工作組對虎跳峽鎮哄搶、非法開采金屬礦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 10年來,該州按照“立法規、做規劃、建機構、強監管”的工作思路,使保護管理工作步入了依法依規軌道。“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的各族群眾“靠山、吃山、養山”的傳統,既保存了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也保護了完好的自然環境,還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文環境。正如該州州長黃政紅所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資源是全球不可替代的資源,我們將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它,為當代人和子孫后代保留下一片永遠的生態綠洲。”(尤祥能 吳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