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中學三年教改綜述 實施教改以來,德欽縣初等教育碩果滿園。德欽中學基礎建設突飛猛進,教育教學措施更新,學生成績提升。先后獲得省級消防先進單位、教育綜合改革優秀獎、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與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 一組數字彰顯了德欽中學三年來教學改革成效: 2011年高考上線率99.59%,重點本科13人,本科上線130人。全縣中考600分以上42人,最高分663分。 2012年高考上線率100%,重點本科32 人,二本62人。中考600分以上62人,最高分677分,總平均分位列縣級中學第一名,實現了縣委縣政府要求的“爭三保四”目標。 2013年高中合并,中考600分以上的人數比去年有所增加,其中胡云卿以697分獲全州中考第一名,何雪瑩以688分獲全州第六名。 在教改過程中,德欽中學樹立“以學生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全體學生謀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提高,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堅持“誠毅求是、勤勉知至”的辦學目標,推行“以德育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教科研為突破口”的教學方針。著力“培育名生、打造名師、創建名校”,貫徹安全、質量、服務“三條生命線”,推進學校實現大發展。 確立新型管理理念。面對中學新課程改革,德欽中學確立了“以常規管理為基礎,在穩定中發展;以過程管理為抓手,在落實中提高;以科研管理為重點,在創新中突破;以質量管理為核心,在競爭中飛躍;以人本管理為紐帶,在和諧中前進”的新型管理理念。 加大教學改革力度。針對一些教師“學生課前預習基本流于空白,教師課堂教學重點、難點、著力點不夠突出,學生課后歸納和反思基本沒有落實”三個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制定實施《關于參與式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客觀分析了學校課堂教學的現狀;明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和著力點;號召全校教師借鑒名校經驗,加強理論學習,發揚創新精神,注重團隊協作,重視問題創設,作好學習指南,引導學生預習,提高學習能力。努力實現“把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起來,把課堂教學氣氛‘活’起來,把學校的教學質量‘升’起來”的三個課堂教學改革目標。 構建中考復習模式。學校提出把中考復習模式由“一輪”改為“兩輪”。校領導蹲點研究初三年級教學實踐,進一步提出中考復習各階段主題:第一階段發現與消化;第二階段整合與提升;第三階段強化與調整。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德欽中學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師打破課堂教學的“滿堂灌”“一言堂”,變“講堂”為“學堂”,讓課堂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氛圍,讓學生由被動學習的消極狀態進入主動學習的最佳狀態,成為學習的主體和主人。其中,“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中考復習模式”的構建,為德欽中學教育插上騰飛的雙翅,促進了中考成績大面積豐收,積累了尖子生培養的成功經驗。 抓好學生轉化工作。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學校相繼推出“轉差促優”教學方案、分小班分層次教學方案、狠抓兩頭帶動中間教學方案。班主任建立學生臺賬,實行跟蹤問教;全體科任教師跟后進生結對子交朋友,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分析他們的薄弱環節,發掘他們的閃光之處,對后進生尤其是對犯有錯誤的后進生實行“微笑教學”“微笑育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授之以美、導之以行。學校還在《德欽中學簡報》第二版專門開辟“心理驛站”,設置“金月信箱”,幫助學生尤其是后進生解除學習、考試、生活、人際交往和青春期心理適應等方面的困惑,引導他們形成自信樂觀的態度,點亮希望之火和智慧之燈。 打造優質教師隊伍。連續三年,德欽中學利用寒暑假開展科任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技能測試,對不能獨立制作課件的教師責令其待崗培訓。同時,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開展教學比武活動,如語文教師作文競賽、英語教師聽力競賽、理科教師實驗操作競賽、文科教師綜合知識競賽,全體教師普通話比賽、演講比賽、板書比賽、課件制作比賽、教學設計比賽。對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教師予以張榜公布,并頒發證書和獎金。(錢永國) |